照片来自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
高考临近,湖北孝感一中现“吊瓶班”:教室灯火通明,每张课桌上都堆满了书,教室半空中拉上了铁丝,挂着很多吊瓶,同学正在一边学习一边打吊瓶。老师称,学生们打的吊瓶都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考试压力大,为不耽误复习,选择在教室内打氨基酸。这两天,这则与高考有关的新闻被传得满天飞,快报昨天的B02版也转载了这则报道。
那么氨基酸注射液到底是种什么药物?平时用于什么方面?它真能补充能量提高孩子精力吗?有没有副作用?孩子备考前,需不需要吃点补品?
快报记者讲述
当年自己高考挂氨基酸经历
昨天,报社里一位湖北孝感籍女同事在微博上说:“哈,没打过氨基酸的伢儿不算湖北伢”。
一问才知,当年她也打过氨基酸。
“我们那儿的人基本上都打过。8年前吧,高考那年,我妈妈看其他人都在打,拖着我也去。我打过两三次吧,有一次是高考前一天。
“效果好不好?这个很难说。我们那儿对这事儿的评价是,打了它可以让头脑清醒点,挨得过最难熬的时刻,意思是这东西和补品差不多。
“为什么要打呢,主要是大家都在打,看了别人打了没事,那就不打白不打。我妈说别人打了,我们也要打,不能输在这事儿上。班上同学打得最多的,每隔一个月就去打一瓶,都成习惯了。
“不过我们没在教室里打,都去医院或者诊所。和医生说明,高考学生要打氨基酸,医生就自自然然把药配给我们,在输液室打。一次有500毫升,和普通输液瓶差不多,打两个小时。听说,湖北的大医院打这个的人很多,爸爸妈妈先排着队,差不多排到了赶紧打电话给孩子,打完再回去上课。我们向老师请假说要打这个,老师也很理解。”
打了这个,成绩会不会好一点?同事说,“这个真没有太大的感觉,我平时模拟考的成绩和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我们班的同学也差不多。”
“打吊瓶这件事,在我们那里真的蛮普遍,大家都不把它当新鲜事儿。据说,现在学校里还在打的。
“高考那年,我胖了10斤,是我一生中肉最多的时期。那个时候,可能因为用脑过度,胃口特别好,不停地吃,爸妈为了我能考好,也不停地给我吃,早饭特制,中饭晚饭送到学校,甚至连夜宵都变着花样做。胃口好,会不会和打氨基酸有关?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氨基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医师说,简单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到了人体内,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奶类、蛋类、鱼和肉,它们进入人体的肠胃道,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再在小肠吸收,把高分子蛋白质分解成低分子的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进入肝脏,一部分进入血液,被人体所吸收。
氨基酸是人体可以吸收的蛋白质,同时,它也可以合成激素、抗体、碳水化合物、脂肪,产生人体需要的营养和能量。
如果人体缺少蛋白质,轻者体质下降,发育迟缓,抵抗力减弱;情况严重的则会有水肿,甚至危及生命。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氨基酸,也可能发生各种疾病,包括营养不足、代谢障碍和血糖增高等。
临床上只有“肠胃功能丧失”的病人
才用得到氨基酸注射液
张片红主任说,虽说氨基酸的作用很大,但是临床上用到的机会很少,“一般只在住院病人身上使用,而且大概只有5%的住院病人会用到它,门诊急诊病人用它更是少之又少。”
只有肠胃功能丧失的病人才用到氨基酸,这些病人包括先天性没有肠道或者因为严重的肠梗阻要切除小肠,还有极端危重的病人短期内使用。也有一两种氨基酸口服液,针对的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的病人。
临床上用到的氨基酸有口服溶液和静脉营养液,静脉营养液因吸收快,用得更多一些。
过量的氨基酸不但浪费掉
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玲主任说,她这两天也在关注“湖北高三学生挂氨基酸”的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道理。首先在临床上都是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配套起来作为营养补充剂使用。单独使用氨基酸只作为能量代谢掉,不能用于合成其他可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就像吃了面包,会有短暂的饱腹感,却几乎没有营养。”
张建玲主任说,氨基酸作为一种营养液给危重病人使用时,需要和其他营养素一起配套使用,单独使用会造成病人营养物质摄入不均衡,造成无法吸收而浪费掉。
一份好的营养均衡的营养液,需要根据人体的需要来配伍。一般人体需要50%-60%的碳水化合物(吃下去后分解为葡萄糖)、15%-20%的蛋白质(吃下去后分解为氨基酸)和小于30%的脂肪油脂类,所以一份好的营养液,它的配比应该是这样的:50%-60%葡萄糖+15%-20%的氨基酸+小于30%的脂肪油脂类。
如果单单补充氨基酸是起不到补充营养的目的的。
“医生为病人使用营养素,都是配伍好的,不会把单独的氨基酸配给病人。如果病人自己要求开氨基酸,医生不应该同意。”
张建玲主任说,像湖北那些学生偶尔挂个一两瓶氨基酸对身体不会有影响,多出的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掉。但如果三天两头去挂,肝脏肾脏负担过大,就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另外长期摄入大量氨基酸,导致能量过剩,还会引发糖尿病。
每年高考前,总有家长
要求医生开“聪明药”
湖北孝感考生打氨基酸,杭州市中医院西药房王维主任说,以前每年中、高考前后,也会有不少杭州考生到医院来配一个叫“利他林”的药。
这个药据说在家长中传得很神,管它叫“聪明药”,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提高智商。还有的家长说朋友的孩子服过后效果不错,原来成绩一般的,吃药后提高得很快,并且也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
王维主任说,“利他林”是一种中枢兴奋类精神药物,目前是处方药,只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因为患了多动症之后,儿童会有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等症状,服用“利他林”,能促使神经细胞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增加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了,小动作减少了,相对于之前学习成绩当然会有所提高,从而给人一种“服了药后变聪明”的错觉。但是此“聪明”非彼“聪明”,健康人群根本不适合服用。服用后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可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心律失常、肠胃紊乱等,并且存在成瘾的可能。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真 张姝 通讯员 戎斌 方序 于伟 徐尤佳
- 吃“聪明药”提成绩?打吊瓶补氨基酸?不靠谱!
- 备战高考:服补脑避孕药 医生:正常吃饭睡觉就好
- 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到高考“三位一体”招生
- 高考将近,慈溪育才中学祭出“早恋界定”?
- 高考冲刺阶段 考生和家长患上“高考综合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