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8日讯 立夏已过,金华绝大部分茶园的新茶采摘已经进入了尾声,各茶叶生产厂家,都开始从制茶转向销茶。
金华茶事向来兴旺。
但最近,金华经济特产站一份统计显示,目前,在全省所有的地级市中,金华产茶面积居全省第四、产量居全省第二,但产值仅居全省第五。另一份统计显示,2011年金华茶叶平均亩产值为3583元,平均价为每公斤44.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何?
据说,主要的原因在于品牌。品牌太多,有影响力的太少,内部竞争消耗太大。换句话说,如果金华的茶叶像火腿一样统一纳入“金华火腿”一个大品牌下;如果,金华的众多茶叶品牌能够抱团出击……可能,结果就不一样。
可是,何其难?
坚守:“玉阳春”的十年创牌路
从8岁上山摘茶叶赚学费开始,李文鸣已经和茶叶打了近40年交道。最早闯市场的时候,李文鸣的茶叶每500克只有几十元钱。一季茶叶采下来,也就200多元。而当时,西湖龙井每500克已经卖到几百元。
“我们的一季茶叶还不抵人家一斤茶叶的价钱。同样都是茶叶,为什么价位相差这么大?”从那时候起,“好的品牌才能赚钱”这个观念就印在李文鸣的脑子里。
2002年和2004年,李文鸣分别注册成立了“箬阳春”和“玉阳春”两个商标。2004年6月,“玉阳春”第一次参加在宁波举办的“中国绿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凭借其出众的品质摘得银奖。并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茶博会上摘得金奖。自此,“玉阳春”牌龙井开始在行业内声名鹊起,身价倍增。
不过,在创牌方面,李文鸣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他最早注册的“箬阳春”商标市场定位比较模糊,很多外地茶叶也纷纷打出“箬阳”的牌子。由于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导致这个牌子很难打响。这让他意识到:茶叶产地是公共的,并不是箬阳产的所有茶叶都是好的。即使有好的产地,如果没有精细、完整的加工工艺确保茶叶品质,同样不会被市场认可。考虑再三,他忍痛放弃了这个品牌,尽管当时他已经为这个品牌投入了几十万元的宣传推广费用。
这些年来,李文鸣带着他的“玉阳春”先后参加了众多茶博会,在打开茶叶销路的同时,不断向国内外同行学习、交流。如今,“玉阳春”先后获得浙江省特色名优茶、金华名牌(这也是市本级唯一一家茶叶品牌)、市级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李文鸣认为,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注册一个商标就能成就一个品牌。品牌成长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工工艺、产销量、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以及企业文化做支撑,最终才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创品牌来不得半点心急,茶农、茶企创牌不能急功近利”。
手记
创品牌容易,但要把品牌打响却不容易。
武阳春雨、磐安云峰、东白春芽……可能很多金华人对这些茶叶品牌已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如果放在全省、全国,这些品牌依然叫不响。即使像婺州举岩和东白茶这样获得过许多奖项的历史名茶,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依然不大,更何况其他小品牌。
企业自有品牌多而乱,公用品牌推介力度小,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金华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追求:无牌人的创牌梦想
去年,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赵建平与塔石乡政府签订了承包500亩茶园为期25年的合约,准备大干一场。今年,他投资5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茶园改造,塔石的名优茶加工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中心建成后,有望带动周边名优茶加工产业的发展。
赵建平告诉记者,他们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希望让种植大户抱团闯市场,实现加工技术共享、优势互补,“现在塔石、九峰这条垄还没有好的茶叶品牌,我们很想做一个好的品牌出来。”
在创品牌方面,赵建平希望依托专家的力量。去年,他通过市特产站联系了全国茶叶评审与检验的首席专家、浙江大学茶学系的龚淑英教授,为他们的茶叶加工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市农业局院士工作站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陈宗懋院士,对该合作社的茶园进行生物防治、低农残控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做这么多事,就是想让我们的茶叶和品牌有更高的起点。”
赵建平介绍,目前他们茶园生产的茶叶基本是“三七开”,即三分名优茶,七分大众茶。今后,他们要争取慢慢把这个比例倒过来。同时,他还打算开发特早生茶叶品种,“今年的‘特早生’品种3月15日就上市了。等别人的茶叶上市后,我们就有更优质的茶叶出来了。”赵建平说,他希望能通过3~5年的努力,争取把牌子的名气打出来。
和赵建平一样对创品牌满怀激情的还有婺城区仙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银根。目前,该合作社手上握有“仙舟源”商标。
刘银根介绍,虽然莘畈一带的茶叶品质好,但知名度不高,自从有“仙舟源”这个品牌后,他们今年的春茶最高卖出过每公斤600元的价格。
不过,刘银根说,目前他们茶叶的销售对象局限在当地企事业单位以及熟人、朋友这个小范围内,对外的销路还没完全打开。这可能也跟他们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有关系。所以,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家以生产名茶为主的茶叶加工厂,并能让产品通过QS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进超市销售。
手记
有品牌的想做大,没品牌的想创牌。
采访中记者获悉,在金华,几乎每个乡都有类似于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样的茶叶合作社,希望能通过合作社集体的力量创牌,希望通过创牌提升效益。其中,光婺城区箬阳乡一地就有四五个品牌。
只不过,这样的品牌普遍比较小,知名度不高,茶叶销售价依然无法提升。这,也是金华茶叶产业存在的通病。
挣扎:有机茶基地的贴钱买卖
武义九龙山,合众生态茶园。
记者找到这个茶园的总经理叶伟循时,这位60岁的老茶人一边将我们请进办公室,一边感叹:“当农民难啊,太难了。”难在哪?没人,没利润。
老叶介绍,从2002年投资兴建至今,合众生态茶园一直坚持两个定位:一是茶叶基地,二是有机管理。所谓茶叶基地,简单来说,就是只种茶,然后将鲜叶供应给其他茶叶销售公司,由它们加工成不同品牌的成品茶叶,然后销售。
骆驼、西湖、更香……记者问老叶茶园生产的茶叶都供给哪些品牌,他报了这几个之后显得欲言又止:“这个事情不太好说,也说不清楚。”然后说:“武义每天送到杭州转塘茶叶市场的干毛茶有几十万斤……”再请他给个大概的数字,他说:“大概十几家公司,打十几个不同的品牌。”
“去年的收购价格算比较高的,机采的鲜叶每公斤4~4.8元,今年比较低,只有1.5元左右。”老叶说,“人工采的那些,每公斤160~1200元不等。”那么,这些原料茶,经过那十几家公司的加工和包装后,市场零售价能卖多少?“不同的市场和茶叶价格都不同。”老叶告诉记者,别看那些采购价只有一两元钱的机采茶,有些到了零售市场能卖到2000多元一公斤,每公斤1200元那种人工采的鲜叶,高的则能卖到6000元以上。
如此悬殊的差价,那老叶为什么不自己做成品茶销售?“难。”老叶还是那个字:“打一个自己的品牌,还要把这个品牌打响亮,太难。”老叶说,他也明白,茶叶生产链中,经营销售环节最赚钱,但他没想过要自己卖成品茶,原因是没有销售能力,“茶叶跟其他商品不一样,今年每公斤能卖1200元的茶叶,到了明年连120元都卖不到了。”
可是,就算认准只是做茶叶基地、给其他品牌提供原料茶,老叶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难,就难在他的有机管理上。
边走边聊,我们一步步走向茶园深处。通往茶园的弯曲石子路不宽,但足够汽车通行,据说,为了铺这条路,老叶花了四五万元。沿途,老叶一一给我们介绍:“这些茶树产的茶是要出口到日本做抹茶的,要用遮阳网盖着,光买这些遮阳网就投入了200多万元。”
已近夏天,春茶的采摘接近尾声,看着茶园里新冒出来的草,老叶显得有点着急:“有机管理必须人工锄草人工施肥,我们的茶园光锄草每天就需要300人,但现在只有20多人,有几天只有十几人。”老叶有点忧心忡忡:“去年一个女工一天工资50元,今年从70元起步一路上涨,这几天一天120元还找不到人。”老叶感叹:有机管理投入太大,相比普通无公害管理,成本要增加150%,但售价最多高20%,“东西好,但卖不起价格,消费者接受不了。”
投入高,售价低,老叶说这么多年来,自己的茶园一直在亏本经营。他说,其实他好多次想过要把有机管理改成普通无公害管理,但为了最初的信念,一直苦苦支撑着。
临走时,记者在茶山的高处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凉亭一样的建筑。老叶说,他准备在那里建一个休闲会所,为茶园开辟观光休闲功能,预计明年下半年就能建成启用,希望能借此为茶园赢利。“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这个茶园告别亏本,那样我就能安心退休了。”老叶说,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
手记
金华的茶好,很多人都知道。但可惜的是,金华的好茶,总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裳。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说,茶叶品牌的市场培育期很长,投入很大,一年至少有500万元的投入。可能,正是因为做小品牌难、做大品牌也难,所以很多茶农就像老叶一样选择只做那些大品牌的原料基地。
在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有人带着颇为遗憾的口吻给记者介绍:磐安的很多茶叶都被嵊州的茶厂收购;婺城区很多茶叶都被收去作为“龙井”的原料;武义也是龙井的主要产地,品质很好,但品牌也不是自己的,还有不少被松阳的茶厂收购作为原料……
站在产业链的最底端,经济效益自然不理想。不过,或许老叶将茶园和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观光茶园”的模式会是条新路子,能从茶叶中“泡”出之前没有的钱来。
突围:潜力无限的夏秋茶
章亚平,武义茶业掌门人,有“武义夏秋茶第一人”之称,公司主要将夏秋茶加工成眉茶、珠茶,97%的产品销往国外。
所谓夏秋茶,就是在夏秋季节采摘的茶叶。1999年以前,也就是章亚平的公司成立前,武义的茶农往往只忙春天一季,在摘了春茶后,口味浓且苦的夏秋茶因为没人喜欢喝而没市场,因此往往被茶农们随意剪落在地,任其腐烂成为肥料。某一天,当时还在武义茶厂做销售的章亚平突然发现,很多国家,如西北非地区国家的人就喜欢口味重的茶,夏秋茶在那里很有市场,于是就有了将夏秋茶变废为宝的念头。
这十几年来,章亚平收购当地茶农的夏秋茶茶干,分级精制成眉茶、珠茶,销往国外,目前已在非洲和澳洲各拥有一家公司,年出口量超过一万吨,总产值约1.3亿元。章亚平利用夏秋茶的创意,受益的不止是他自己。记者到达时,遇到了好几个正从他办公室走出来的农户。其中一位是武义马甫下村人徐春跃。
徐春跃是给章亚平供应干茶原料的九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中100多户茶农之一,拥有约700亩茶园。他说,在与章亚平合作之前,他的茶园只摘春茶,每年大约能摘100吨,利润约10多万元。只是因为要自己找销路,比较辛苦。1999年,他开始与章亚平合作后,将原先剪掉的夏秋茶利用了起来。去年一年出产茶叶300多吨,产值300万左右,按15%的利润计算,年收入约45万元,“钱比以前多了,还轻松了,因为夏秋茶都是机采,收割简单,不愁销路。”
据说,在章亚平带动下,九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中的茶农产量在不断增加,不算春茶的收益,光夏秋茶一块,产值最少的也有100多万元。“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夏秋茶的市场需求十分稳定。”章亚平说。
手记
在农业部门的统计中看到,金华茶叶产业效益低的一个原因,就是茶园利用率不高。而夏秋茶的变废为宝,则大大提高了茶园的资源利用率。
据悉,目前,金华光武义县就有几十家生产夏秋茶的企业,主要加工成香茶、珠茶、炒青、砖茶、眉茶、黑茶等。最关键的是,夏秋茶的采摘普遍为机采,不受劳动力成本限制,大大减少了采摘成本,而销售价格则在逐步提升,如珠茶价格从去年的6元/公斤提高到今年的9元/公斤;炒青从去年的7.2元/公斤增加到今年的8.4元/公斤,砖茶从去年的5500元/吨增长到今年的8000元/吨。
这给金华茶叶产业的发展在寻求品牌突破之外,提供了另一条生财之道。
后记
武义有“武阳春雨”,磐安有“磐安云峰”,东阳有“东白春芽”,婺城区有“婺州举岩”……有的是贡茶,有的是“文革”后全国首次评选金华唯一一个金奖,有的是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的赠品……总之各有名头各有优势。
谁都不服谁,恰恰是我们众多的茶叶品牌难统一的一大症结。而各自为政的结果,也就是力量分散。
虽然,目前金华的茶叶品牌整合已经开始,“一县一品”的理念开始推广。但起步有点晚,过程也将十分漫长。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我们的金华茶能像金华火腿一样,一个名字横行天下。
- 性保健品乱象调查:金华100多家性保健品店涉嫌售假
- 从农妇到家政服务的佼佼者 金牌月嫂怎么炼成的?
- 金华提前一个月入夏 今年春天超短仅持续45天
- 掐死儿子的金华女教师称 掐脖子是跟儿子常玩的游戏
- 赶超争先 金华丘陵开发突击队主动请缨扛重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