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毁坏农田、糟踏庄稼,日益猖狂的野猪,使得舟山本岛白泉、北蝉、展茅等地的农民谈“猪”色变。“花生要吃,豌豆、西瓜也要吃,玉米也会掰,番薯不去讲其了,都要吃。 ”北蝉乡小展社区西田舍村村民洪阿最告诉记者,由于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作物基本上都进了野猪的肚子,自家位于山坡上的自留地已经抛荒了两年。
在北蝉等地,由于野猪几年来频频侵扰农田“被迫”抛荒自留地的,洪阿最并不是个例。
夜夜光顾野猪番薯吃上了瘾
洪阿最今年68岁,西田舍村的后山上有她的一块自留地。以前经常种点番薯、豌豆、玉米之类的农作物,除了自己吃一些,还能多出不少给儿子送过去。
大约3年前,村子附近的山上开始出现野猪的踪迹,洪阿最从此伤透了脑筋。“它吃番薯像耕地一样的,拱过的地比牛耕过的还要干净。”洪阿最说,“反正种的东西都要喂野猪,大家后来都不种了。”
小展社区如此,一山之隔的北蝉乡洪家社区、白泉镇毛竹山社区等地的山坡地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村民们无奈抛荒,北蝉乡洪家社区村民洪云庆说:“主要是番薯,野猪吃番薯都吃上瘾了,地全部荒掉。”“抓又抓不住,打又打不过,看也看不牢,只看见粪拉着。”洪云庆说,村民们也尝试过放农药和用夹子夹等办法,但基本没效果。大家希望政府能够想个办法,替村民解决掉这个老大难问题。
两年前舟山市曾请外地狩猎队进山但收获不大
对付野猪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业内人士分析,因为野猪生性比较狡猾,而且活动地点多变,属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普通人对付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最好由专业的狩猎队专门猎杀。”市农林局森林公安局局长李鸿斌介绍,2009和2010两年,舟山市曾经专门请宁波市鄞州区的狩猎队到朱家尖、展茅等地猎杀野猪,但由于时间较短,同时外地狩猎队对本地环境也不熟悉,猎杀效果并不理想。
舟山有多少野猪?李鸿斌介绍,2009年,定海区农林局曾委托浙师大的专家对舟山野猪的分布情况做过调研。当时的调查报告称,舟山地区的野猪种群数量大约在30至60头,“经过这几年的繁殖,数量也可能有增长。”李鸿斌说,这是最近的一次调研,舟山的野猪数量,并没有更新的统计数据。
舟山现有4个猎区乡镇但没有一支狩猎队
既然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那么有没有可能成立我们自己的狩猎队?
李鸿斌介绍,2010年12月,《省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划定猎区乡镇的通知》对全省猎区乡镇进行了调整,舟山市的北蝉乡、白泉镇、六横镇、展茅街道四个乡镇(街道)名列其中。“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地方野猪比较多。 ”李鸿斌介绍,根据相关规定,狩猎队应由猎区乡镇成立,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负有指导和培训责任。“坦白说,由乡镇成立狩猎队打野猪,目前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北蝉乡副乡长王奕交说,“舟山不是传统猎区,如果成立狩猎队,到哪里去找有经验的猎民?”
此外,由于北蝉、展茅、白泉的很多山地都是连通的,王奕交认为如果只有一两个乡镇成立狩猎队,实际上起不到效果:“从这边赶走就到那边,等于没打。要解决问题,最好站在全市全区的层面,统一组建一支狩猎队。”
狩猎队“难产”野猪毁田如何治?
从2010年舟山市新增4个猎区乡镇到如今,两年时间内,被视作对付野猪最有效的手段的狩猎队依然“难产”,这也是很多村民“果断”将自留地抛荒的原因之一。
采访中有村民无奈地说:“阿拉自己没办法对付野猪,狩猎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立,不抛荒又能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王奕交“在全市或全区统一组建狩猎队”的建议,李鸿斌认为同样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的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狩猎队只能由猎区乡镇成立,而且成立后不能跨区作业。 ”
狩猎队“难产”,野猪毁田的问题难道就真的无解?目前看来,似乎的确如此。李鸿斌告诉记者,如果要统一成立一个狩猎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狩猎,关键还在落实:“如果县区能协调好,落实一个乡镇牵头,或许可以向省里申报成立一个狩猎协会性质的组织。”
话锋一转,李鸿斌说:“但是目前的法律法规上面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王奕交的想法,说到底还是难有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野猪毁田的问题由来已久,舟山也出现过野猪伤人的事情,而为了防备野猪,村民布置的野猪夹也曾造成过误伤……,这个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从法理上讲,乡镇只是成立狩猎队的“唯一被授权人”,赋予了权利,却没有规定义务。也就是说,不成立狩猎队也不会被追责,这似乎是狩猎队难产的主因。但从替百姓排忧解难的角度来看,事关百姓无小事,各有关部门有义务尽早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至于其中的难题如何破解,老百姓不懂,估计,也不关心。
- 余姚阿姨上山挖野菜 不慎“中招”撞上野猪夹
- 青田两村民错把活人当野猪 “乌龙狩猎”被起诉
- 野猪成灾 金华一村民只身捕杀大野猪(图)
- 包菜红薯土豆常遭破坏 野猪频闯景山偷吃农作物?
- 永嘉孕妇上山采野菜 不慎踩中野猪夹被夹住脚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