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的坚持 他是山区里的“移动邮局” |
朱国华是磐安县邮政局高二乡的邮政投递员。16岁那年,父亲给他谋得了这份差事。从此,淡绿色的工作服配上深绿色的邮政袋成了他的标准装备。
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朱国华扒几口早饭,6点多钟便从高二乡政府出发,背上15公斤重的报纸和邮件,向一个个散落在山间的村庄走去。
高二乡共有1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辖区内以山地为主,山峰连绵,村庄散落在一座座山峰之上。
一个人要完成全乡的邮递传送,跑不过来怎么办?朱国华想了一个办法,他把邮路分为两条,其中一条走十五个村,行程近40公里。另一条,则通过16个村,行程近50公里。一天走一条,相互交替,他就在这两条山路中来回穿行,完成送报、送信的工作任务。【详情】 |
|
小服务承载大爱心 他是村民们的“温情中转站” ; |
1979年出生,现年33岁,在山村里,像朱国华这般年纪的人不多。这代人往往选择进城打工,一年回来一次,空心村、老人村已是普遍的现象。
不少村子由于人少,没有商店,更没有办事机构。为方便村民,朱国华义务当起了村民的办事员。
“国华,帮我带瓶酱油一包糖。”“好的,没问题。”“国华,帮我买20斤米吧。”“20斤背不动,要么先给你背个10斤?”……打来电话的一般都是独居山村的孤寡老人。子女在外,生活无助,朱国华成了他们最好的帮手。
“以前我不用扁担,背个袋子就上山。现在可不行了,经常得给村民挑些东西,最常见的就是化肥、种子、日用品。也有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联系我,让我买点营养品带给家人,再看看父母身体是否安好……”朱国华每天带上山的货物重量不会超过15斤,因为要与扁担另一端的15斤邮件保持平衡。【详情】 |
|
因为这份热爱 他打算这样走一辈子山路 |
虽然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朱国华的薪水却真的可以用微薄来形容。每月到手1400元,一年收入不过两万元。
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3年前,他咬牙把孩子送进了磐安县城的小学。老婆随后也搬去了县城,租了间房照顾儿子,并找了一份工资不算高的活。
“我们没想过买房,也没打算进城。只是希望能够赚钱供孩子读书,读好的学校。”朱国华说,“由于户口在农村,儿子每换一个学校都要交借读费,算下来已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孩子正在一天天长大,这个家庭随时面临着经济上的重压。老婆和朋友都不只一次地劝他放弃这份工作,进城。“我去外面随便打点工都不止这点工资,但我觉得村民已经离不开我了,我也离不开他们。”朱国华说道。【详情】 |
|
高山中的村民就像我的亲人——记者对话朱国华 |
记者:除了金锤奖,你还拿过不少其他的奖项。获得这些荣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国华:每次去参加评奖都是单位给我报的,获奖也是单位通知我的。每次领奖回来我都把奖牌或者奖杯藏在衣柜底层,我怕有小偷来偷。我也说不上来荣誉意味着什么,反正在山里也没什么人知道。我还是我,以前怎样现在还怎样,挺好的。
记者:你为什么如此笃定这份辛苦的工作,是哪里吸引了你?
朱国华:对于城里人来说可能觉得辛苦,但对我们山里人来说,走山路算不了什么,何况我已经走了17年,早就习惯了。有时候心情不好,走一圈下来就全忘了;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出身汗就全好了。不让我走路,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工作也没有什么吸引我,只是舍不得离开这里。你想想,一个电话就给你把饭准备好,有好东西都会想着你……离开了这里,谁会对我这么好啊?
记者:你做邮递员已经17年了。和入行那会相比,现在电话手机随处可见,家书几乎绝迹;有线网络也已经全覆盖,广播电视的时效性远远强于你送的报纸。可以说,你对村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对此,你有感觉到失落吗?
朱国华:你说的没错,现在我送的信几乎都是缴费通知单一类。报纸到村民手上最快也是两天前的。要是仅仅就工作而言,和以前相比是会有些失落。但是,我和村民之间感情早就不是工作这么简单了。我帮他们带带货,和他们聊聊天。老实说,要是我消失几天,他们都会打电话来问。我和村民就好像亲人一样,怎么会失落呢。
记者:能说说这17年来,你最满意和最遗憾的地方吗?
朱国华:现在就是我最满意的时候,得了金锤奖,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我可以安心留在山里干我喜欢的工作。最遗憾就是不能陪在孩子身边。送他去县城读书是让他以后有出息。既然出去了就不会让他再回来,我们现在差不多一个月见一次面。想,真的很想。
记者:现在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朱国华:虽然干这个活已经17年了,但我还是一个临时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转正,成为一名真正的邮政职工,在这里送信直到退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