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民俗风物馆里的很多物件都是前几代人用过的。我已经40多岁了,不少物件我都没看到过,感觉很新奇。”村民王红霞说。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午,舟山市普陀区博物馆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正式开馆,这标志着该家由民间兴办的个人收藏馆正式由“游击队”转为“正规军”,成为普陀区系列海洋博物馆的首家分馆。
里岙民俗风物馆坐落于六横镇里岙白象山附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耗资170万元。其前身是村级图书馆,2007年6月迁现址重建,馆内分序厅、文物史迹、民间工艺、红色记忆、民风民俗和海洋生物六个展区,近2000件展品,具有浓郁的渔农村文化特色。
“这些年来一直在收集民俗物件。实物摆出来,并配上相应照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该馆创始人、今年80多岁的俞品久对于此次被“收编”显得很开心:民办博物馆运营上遇到过不少难题,如规划建设、财政补贴、业务指导等都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前里岙民俗风物馆还曾失窃了一批珍贵文物。“现在可以享受‘正规军’的待遇了,许多方面都有了保障。”
近年来,普陀区乡镇博物馆(陈列室)和个人收藏馆发展迅速,目前在册登记的民间收藏家有15人,收藏门类涉及古玩、古书画、船模、海洋标本、根雕等;乡镇博物馆(陈列室)也遍地开花,其中展茅五匠馆、蚂蚁岛创业纪念馆、虾峙船模风情陈列室等都在丰富当地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将社会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创新点。为进一步整合博物馆资源,使博物馆事业向海岛和乡镇村落延伸、扩展,普陀区拟在3年内基本建立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民营和私营博物馆为主体,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地域特色的海洋系列博物馆网络体系。“通过政策扶持、专业指导、民间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散落在民间的乡镇博物馆(陈列室)都整合起来,成为普陀博物馆的分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和保护渔农村传统文化。”普陀区文广局副局长吴萍儿说。
- 省政协在舟山普陀区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
- 缓解“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普陀区大规模改造东海路
- 26.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党工委
- 普陀区政府斥资1600万元改造旧城消防设施
- 舟山普陀区东港街道“海鲜一条街”生意越做越红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