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天天报
·更强更富更和谐 浙江再次扬帆驶向五年新征程
·从最美司机吴斌说开去 省党代表热议浙江价值观
·先锋性、凝聚力、精神气 党建是浙江发展的第一基石
·"三个浙江"、"三个强省"描绘未来五年美好发展蓝图
最新动态
·中共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赵洪祝同志简历
·夏宝龙同志简历
·李强同志简历
·任泽民同志简历
·王辉忠同志简历
·黄坤明同志简历
·葛慧君同志简历
图说党代会
大学生代表畅谈人生观言犹未尽
热烈鼓掌
珍贵留影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选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省十三次党代会 > 媒体聚焦 正文
从种植基地到农贸市场 菜篮子产业链上的三个样本

陆美娟正在测试蔬菜里是否有农药残留。本报记者 李震宇 摄

   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菜篮子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从政府层面上讲,它涉及农业、财政、工商、金融、国土、电力等多个部门,正是这些部门的共同努力,才实现了今天浙江“菜篮子”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为之辛勤工作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一位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为“菜篮子工程”专门设置机构,因为他们的工作早与之合而为一了。

  章根法金华盘前村高山蔬菜基地负责人

   政府补贴建大棚

  高山蔬菜不再看天吃饭

  2009年,金华市“山地蔬菜产业提升项目”正式启动,海拔1000多米的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有300亩集中连片山地,被选中成为“蔬菜核心示范区”,由金华市农业局出资,在盘前村与种植区之间铺设了水泥路。

  300亩示范基地,每年新增产量600吨,新增产值168万元,新增利润130万元以上,更可以辐射带动1万亩山地蔬菜。

  今年53岁的章根法在盘前村种了40年田、当了13年村主任。回想起当初盘前村的北山萝卜市场份额渐渐减少,心里还觉得不是滋味。

  盘前村有1500亩菜地,早年种的基本都是白萝卜,金华人把它们称为北山萝卜。用北山萝卜、金华火腿炖一锅排骨,是每个金华家庭主妇的拿手菜。

  “我们的北山萝卜味道没得说,但是长得不如外地的萝卜好看。”章根法说,五六年前,外表没有竞争力的北山萝卜的市场份额渐渐变小,收购价也从原先的每斤0.5元降到了每斤0.2元。

  另外,看天吃饭的情况改变不了。因为海拔高,气温比山脚要低七八度,下雨的频率也比山下高,“水太多不好,干旱了也不好,收成总要看运气。”章根法说,当时盘前村只有30亩地用钢架大棚种蔬菜。

  5年前,金华市农业局开始对农户的钢架大棚进行补贴,“1亩地3个大棚,每个大棚补助900元,大家全部都用上大棚了。”

  困扰大家的“看天吃饭”问题解决了,效果很明显,每亩的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盘前村也开始换思路,不再一味死盯着萝卜。在章根法的建议下,大家开始把大片的大棚用地用于番茄的种植。

  经过几个品种的嫁接尝试,现在盘前村番茄的个头比山下的番茄大三分之一,颜色更鲜红,而且因为日照时间更长、昼夜温差更大,盘前村的番茄更甜、汁更多,“我们的番茄不止是蔬菜,很多人直接当水果吃的。”

  改种番茄后,盘前村被戴上了“优质蔬菜供应地”的帽子。去年,本地的福泰隆超市和盘前村搞了农超对接直销区,每年盘前村都有300吨高山蔬菜放在这里卖,不仅有番茄,还有北山萝卜和莴笋。

  陆美娟,杭州朝晖农贸市场检测员

  每天抽查20个批次商品把好“菜篮子”最后一关

  2003年1月,《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实施,要求农贸市场配备检测员,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安全管理。

  到目前为止,杭州154个农贸市场,全部按照要求配备了2名以上的检测员。所有检测员都经过工商部门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每次上班,陆美娟就像在打仗。

  陆美娟今年50多岁,是杭州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两名检测员之一,她的工作是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把好最后一道关。

  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吊白块、双氧水……所有检测必须在买菜高峰前完成,然后将结果标注在公告栏上,让所有来买菜的市民看见、放心。

  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经营户每天早上5点多陆续进场,早上6点,陆美娟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市场都要检测20个批次的商品,包括15个批次的蔬菜,5个批次的肉类、干货。”陆美娟在市场内对316个摊位进行抽查,每一样商品她会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记录好摊位号和菜品后,放进小提桶里。

  选好后,陆美娟就一头钻进位于市场一楼的残留农药检测室。

  取样、碎样、浸泡、试纸检测,一套检测流程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这样,她才能赶在7点前将抽样检测的结果填到公告栏上。

  这样的紧张工作,让陆美娟总是没有时间吃早饭。直到检测完成,她才可以和来买菜的马大嫂们聊聊天,提供一些“专业意见”:“今天76号摊位的花菜不错,22号摊位的毛毛菜也很好,可以放心买。”

  四年前,陆美娟通过了培训,成为了一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员”。上岗至今,她和同事已经积累了24本工作台账,抽查检测了近3万批次的农副产品。

  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其中只有50个批次的农副产品遇到了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农副产品在进入批发市场前,就经过了多项检测,农贸市场是最后一道关。这些年,检查出来的问题菜也是越来越少,市民也吃得更放心了。”陆美娟说。

  陈志芒宁波慈溪志海蔬菜合作社总经理

  蔬菜大篷车进社区

  至少比菜场便宜三成

  去年11月底,宁波市贸易部门尝试开通了两辆“蔬菜大篷车”,周末在宁波江北广庭和天水家园两个社区直供菜篮子商品。

  “蔬菜大篷车”由宁波市130多个市级菜篮子基地运营,开通至今累计销售蔬菜60吨。

  今年,宁波市贸易局计划将“蔬菜大篷车”试点扩大到10个社区,远离城区、菜市场尚未配套的新建小区将是首选,同时,还将增加猪肉、豆制品等品种。

  5月6日早上7点,一辆厢式车驶进宁波市江北区天水家园。车门一打开,3名来自慈溪志海蔬菜合作社的菜农从车上搬下来一筐筐小青菜、番茄、芹菜等时令蔬菜。

  这些蔬菜都是从基地直接送到社区的,距采摘还不到3个小时。

  “这个确实便宜,芹菜每斤2元,菜场要4元;大白菜每斤1.5元,菜场要2.3元;西红柿每斤2.5元,小青菜每斤2元。”小区住户李良大爷对记者说,“蔬菜大篷车”的菜价,至少比菜场便宜三成。

  1个小时后,这趟“蔬菜大篷车”上的4吨多蔬菜全部售光。

  “每次去天水家园和广庭社区,销售情况都特别好,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全部卖光。”慈溪志海蔬菜合作社总经理陈志芒说,刚过去的双休日,蔬菜大篷车给两个社区各送去了20种蔬菜,一半是基地自己种的,一半是为了丰富品种,从外地蔬菜基地引进的。

  慈溪志海蔬菜合作社是宁波市级菜篮子基地,有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蔬菜近4万吨,以前以供应大型超市为主。

  “蔬菜基地直供进社区,没有中间环节,我们本着微利原则,尽量让利于民。像基地种植的芹菜,成本价每斤1.4元至1.6元,我们每斤卖2元,除去运费、人工、损耗等,利润并不多。”

  不过,陈志芒表示,直供进社区可以快速销售蔬菜,不会出现比如去年的大白菜滞销现象,对基地来说也有好处。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浙江发展精品种植养殖 通过农超对接降菜价
·海警33012艇被命名为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李山头村成为浙江日报集团摄影基地
·天台首个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创作基地落户南屏
·余杭非遗文化进校园 10所学校已建传承基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