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6日讯 看不见的海洋
在房龙的视界里:我们全人类,无一例外,都居住在地球这个岛上。只是,有些岛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其他岛的面积,这些大岛就被归为一类,称为“大陆”。
这里隐藏着一个“视界观”的问题:我们是继续固守双目所及处那片早已熟悉的“大陆”,还是从浩瀚星空中俯瞰、重新审视我们居住的蔚蓝星球。
同样,之于浙江,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组数字是:
我省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6倍,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占全国的40%;拥有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种幸运的地理安排,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分地利用起来,让那个“看不见的海洋”重归视野?
事实上,省委省政府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开发蓝色国土,200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特别是到2007年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部署……
直至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也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
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浙江全部海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设区市的市区及7个市下辖的沿海县(市)的陆域。这意味着浙江11个设区市中,有7个与这个庞大的海洋战略直接相关。
在规划中,不乏我们推动开发蓝色国土的大手笔: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总体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共安排490项,总投资12631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投资8020亿元。
在规划中,不乏我们对那一片深蓝的渴望和野心:
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的15%;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万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35%左右。
在大手笔的背后,是浙江立志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创新思维,是另一片“看不见的海洋”。
通常,你所认识的海洋是什么样的?是滩涂、海岛、渔业、旅游……?
事实上,浙江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的认识,已经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深化。从最开始的“渔、港、景、油”中海洋渔业排在首位;之后的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突出了港口,更注重港航物流;如今浙江发展海洋的战略目标又转向新能源、新格局、新的增长方式。
2011年11月的一天,宁波一家投资公司以200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象山无人小岛大羊屿岛50年的使用权,这也是全国首个公开拍卖的无居民海岛。
这不仅仅是一个“小事件”,它开启的是海洋资源开发的新路径,也是浙江对全国无居民海岛规范管理的示范性贡献。
除此之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更多浙江人开拓海洋经济的创新之举正在进行时。
省委书记赵洪祝,如此描述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决策:
不仅是向大海要土地、要资源、要能源,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更重要的是通过海洋资源开发和港航物流建设,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开拓世界新兴市场,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跳出陆地拥抱海洋,让陆海一片翠蓝相接,决策者们的深意或许在此:以海洋经济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人与自然的和谐成长。
筑巢引凤 中转站变身枢纽港
镇海大宗商品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总面积9.5平方公里,拥有万吨级码头10个,大小泊位18个,还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铁路年载运能力近1500万吨。
枢纽港距宁波市中心、宁波栎社机场和杭甬高速公路入口均为20公里,目标打造面向浙江、华东并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现代化港口物流基地。
它的前身曾是个“灰姑娘”。枢纽港所在区域叫做后海塘,2008年以前,这里道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虽然有煤炭、木材等交易市场,但设备落后,布局凌乱,这里只是一个大宗商品中转站,液化、煤炭等大宗商品到岸后,从港口卸下,然后运往四处交易。镇海区领导将此现象形容为“酒肉穿肠过”,不留一点好处给地方。
如今,它华丽变身为大宗商品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打造先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造了一座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园区内所有的专业市场被整合成一个集中交易大平台,在里面办公。未来还将配备海关、边检、港务集团等22家服务单位。
枢纽港还正在开发一种集纳现货交易、咨询服务、金融服务以及物流一体化的电子系统,在电子平台上,企业可以在电脑上查看仓库内的货物,监管物流全过程。依托这套电子交易平台,企业可以实现向银行快速融资。
这三年来,园区发展很快,已引进企业200多家,2011年,液体化工、钢材、煤炭等各大市场实行交易额超过了560亿元,几年后,目标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
董志钢:唐山一家钢材公司在浙江的总代理,近日他的公司正式入驻镇海大宗商品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因为距离港口近 我卖的钢材成本每吨下降二三十元
董志钢站在四楼办公室内,眺望着远方,镇海物流枢纽港区块在他眼前次第展开:蓝色的仓库,整洁的道路,远方依稀可见的红色港口吊臂。
董志钢点了支烟,转向记者,颇为自信地说:“这里的办公环境挺好,交通便捷,服务全面,前景应该不错。”
董志钢是唐山一家钢材公司在浙江的总代理,他的公司刚刚正式入驻枢纽港。本应该是很忙碌的一天,他却惬意地坐在办公室里。
他的合作伙伴——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把公司注册的活全给包了,不用他费一点心。
董志钢笑着说,做生意越便捷越好,选择来这里,这也是原因之一。
物产物流公司是镇海物流枢纽港前期引进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物流服务等行业,利用其资源优势,投资“钢铁商城”项目,吸引了一批钢材公司入驻物流枢纽港,董志钢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董志钢在杭州开了销售点,生意很不错,去年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元。其中就有不少宁波客户。
但他有遗憾,公司在杭州没有仓库,主要从事批量买卖,在杭州与客户签合同,在唐山交割钢材,不做零售。去年以来,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钢材生意利润摊薄,薄利多销逐渐成为业内主要经营模式。公司要继续发展,需要有所突破。
董志钢说,就在他考虑这些事时,物产物流公司找到了他。
“他们提供仓库,可以补上我们钢材零售的短板,而且仓库中的钢材可以抵押,一旦出现资金困难,物产物流可以给我们担保,向银行贷款。”
董志钢砰然心动,来镇海物流枢纽港转了一圈,这里紧挨着镇海港,四周交通便捷,他决心一试。
公司还在注册,昨天的办公室里,已经有老客户闻讯过来拜访了,客户的公司也在物流枢纽港内,告诉他一条消息:附近县市区的一些钢材公司,最近也有意向来这里,枢纽港的前景不错。
董志钢一听,爽朗大笑,区域内积聚的钢材企业越多,人气越旺,这是条好消息。
董志钢说,因为距离港口近,在宁波销售的钢材成本每吨可以下降二三十元。
无人岛开发 宁波连夺两个全国第一
海洋经济的风潮吹热了无人岛的开发。去年11月,位于宁波的旦门山岛和大羊屿岛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媒体的焦点。
旦门山岛在去年11月8日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被私人购买的无人岛,编号“11001”,而大羊屿岛也拿下了另一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被拍卖的无人岛。
大羊屿岛面积0.258平方公里,相当于36个足球场大小,离大陆最近处仅300米,成交价2000万元,竞拍成功的宁波高宝投资有限公司计划用5亿元人民币,对大羊屿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定位为“面向高端消费群体的特色海岛休闲和度假项目”,打造以游艇业为主的高端旅游。
去年4月公布的中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浙江省共有31个。根据相关规定,无人岛开发主导用途涉及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外资企业和人士都可以申请开发这些海岛,使用期限最高为50年。
黄益民:宁波企业家,长期从事石油化工贸易投资。去年11月8日,斥资344万元买下象山旦门山岛50年的使用权,成为国内取得无人岛使用权第一人。
“岛主梦”终于成真 海岛开发却充满挑战
去年11月8日上午,国内首个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颁发仪式在象山举行。在仪式上,黄益民从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海洋渔业局领导手中接过了证书。这本证书是加大版的,编号为“海岛证11001”号。
2011年9月,依据《海岛保护法》、《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象山县人民政府批准了旦门山岛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海洋主管部门逐级审查了该岛屿的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并报省政府。10月1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用岛申请。
黄益民的使用权证花费344万元。对此,浙江省海洋渔业局表示,由于这个岛已在开发了,这次属于补办手续,价格是基础价标准减去已消耗的一些费用。
黄益民是余姚人,宁波一家企业的董事长。2009年,他开始接手旦门山岛旅游开发。黄益民的企业,是以投资石油化工贸易为主的,为什么他又将目光投向海洋?
黄益民说,自己在海边长大,自小就有一个“岛主梦”。他看中旦门山岛自然资源丰富,海岛旅游又是旅游业中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他也坦言,海岛开发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在前期,他陆续投了几千万元了,这也让他感觉充满挑战。
旦门山岛位于象山县东南,离陆地约10公里。从远处眺望,旦门山岛成狭长状,岛上山峰连绵,绿色植物茂密。走在岛上,时而可见一只奔跑的野兔,时而可见到飞翔的野鸭。
黄益民在山上放养了大量的野猪、野鸭、山羊等各种野生动物,并开设起了大小型狩猎区,带着猎狗由专业猎手保护,旅客可以享受真枪实弹的感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