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约集约,推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倡导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切实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自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灯光掩映下的市民广场,人们尽享着淡淡的荷香,观赏着水中的游鱼,聆听着广场的音乐,让习习晚风吹散一天的疲劳。在这充满生态元素的广场中,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报记者叶晓光摄
“十一五”期间,台州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53吨标准煤,为全省最低;而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9%,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边是能耗的逐年下降,一边是发展的勃勃生机,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或许能从侧面反映台州市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所作的努力。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发展之路,勤劳的台州人在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从“成长阵痛”中走来的台州人,更能深刻体会“环境是最大资源,生态是永久财富”的道理,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生态台州,已经成为台州人共同的期盼。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绿色发展的大旗一挥,生态台州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
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1月,由新东海药业和其他几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新公司正式上马。但是,这家企业和医药毫不相干,主要生产的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反光膜。
“这是一种新的技术,没有污染,而且高技术含量也会带来高效益。”公司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要用三五年时间,把这家新公司培育成上市公司。
海正药业已落实外沙厂区布局调整工作;海翔药业已拆除中间体生产车间,着手启动制剂项目;东港集团氟哌酸项目已准备外迁……自去年市、区两级恶臭整治战役的号角吹响之后,越来越多的医化企业正在“腾笼换鸟”,谋划发展其他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
近几年来,台州市陆续实施了椒江外沙岩头、黄岩江口、临海水洋和川南等重点医化区域关停、转产或整体提升,从空间布局、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三个层面推进医化行业转型升级,医化企业数量从2000余家整合提升到目前的不到200家,在企业数量和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的同时,医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却增长70%以上。
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的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采用的原料是火力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处理,最终生产出可降解塑料,既有较高的价值,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台州市,像邦丰这样的高科技、绿色无污染企业越来越多。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完成70家清洁生产试点任务,创建市级绿色企业30家,省级绿色企业7家,超额完成省里的工作目标。
- 台州清理领导干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行为
- 下城区领导班子以“下城精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萧山地铁办“三力党员”助推地铁建设
- 北大为临安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蓝本
- 省内规模最大的船闸正在建设 “黄金水道”在复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