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最好时投入一块能赚一块
海参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其中我国北方的刺参既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有着“海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海参在南方也越来越走红,成了高档礼品以及宴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原来我国海参养殖一直都在北方,市场也更多集中在那里。但2002年,苍南石砰人李美娟、李来营姐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从海参著名产地辽宁长岛空运回几千个参苗,投进了家乡的海水里。结果在当地技术人员一片“不可能”声中,成活率达98%,试养成功!此后,不少人效仿,苍南海参养殖户逐渐增多,出现了行内所说的“北参南养”现象。
“苍南的海水水温最低在8℃,富含藻类、微生物。”林叔森告诉记者,海参在北方会进入越冬状态,而南方温和的气候和优良的港湾为海参养殖提供了天然好条件。近些年,苍南养殖户发现紧挨着的福建霞浦海区,无论水质、水温,都更加适宜刺参生长,11月投苗,次年4月即可收成,周期短、效益高。许多苍南人纷纷到霞浦投资养海参。“2010年、2011年海参市场最好的时候,投入1块钱至少有七八毛赚的,最多能赚1块。”林叔森介绍说,当时很多海参养殖户都笑得合不拢嘴。
溯因:年初持续低温多雨让海参难长个
海参养殖有点“靠天吃饭”。这软绵绵的“海底蚕宝宝”很娇贵,养殖起来并非易事。海参对海水温度和含盐量有严格的要求,只在20℃以下的海水中生长,水温一超过20℃它就会停止生长进入“夏眠”;而当温度太低时,也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一年中长身体的时间不到半年。
按正常年份经验,苍南、霞浦海区温度应不成问题。“但是今年春节以后,持续的低温多雨天气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曹光好告诉记者,海水盐度下降,海参容易生病,海参烂嘴、吐肠、吐脏,1斤海参苗五个月后只长到了2斤多,直接导致产量锐减。
“往年1斤参苗5个月后能长到3斤的,但今年协会中养殖户最差的1斤长到1斤7两,最好的1斤长到2斤半。”曹光好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从山东莱州买进了1.5万斤参苗,只养出了不到3万斤的海参,生长速度是几年来最慢的。
追问:养殖户骤增带来市场致命一击
产量下降还不是最糟的,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市场因素。“今年活海参的收购价格是1斤57元到60元,和去年90元/斤的收购价相比,降了近一半,太低了!”林叔森说,养殖海参有个特点,就是每年一到4月左右必须打捞起来,因为一旦温度升高,海参就会自溶,化成一层皮,融化到海水里。一些商贩就是利用这一点,拼命压低价格,弄得养殖户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这么低的价格叫我们怎么卖?!”黄大共说,他去年投资400万元养出了3万斤不到的活海参,按照60元的价格,只能卖到180万元,光此一项就要亏220万元。今年低温导致海参养殖期从4个月延长到5个月,这一项也多出了不少成本。同时,由于前年、去年海参养殖市场行情好,大量养殖户跟风投入,光苍南本地的养殖户就从5家增加到30家,我省舟山等其他地区海参养殖也在跟进,在此情况下,山东莱州、烟台等地的海参苗价格从每斤110元涨到了140元。而海参主饵料海带,价格更是翻了一倍。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涨,海参养殖户“一下子从顶点被抛入了谷底”。
反思:不能停留在产业最低端任人摆布
打捞起来的海参,一离开水也会自己慢慢融化掉。不准备贱卖的黄大共们只能自己进行简易的粗加工。
“不能看着海参就这么融掉,我们现在从北方请工人来进行粗加工,加工成半成品就可以长期保存了。”黄大共说,这也是苍南养殖户普遍的补救办法。但由于缺乏经验,他的3万多斤活海参只加工出了4000多斤半成品,按照600元一斤的市场价,如果全部卖出,还是要亏掉140万元。
尽管今年“大出血”,但黄大共、曹光好等人并不准备放弃。“坚守下去,我们还有希望。”黄大共说,这次危机给了他们教训,要对市场有个评估再投入,现在苍南养殖海参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销路也没问题。最大的困难是加工环节受制于人,使得产业还处于最原始的养殖和买卖活海参阶段,接下来,他们希望能在苍南自己做加工,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用地和信贷的支持。
“养殖海参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毕竟正常年份,它的利润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林叔森分析说,今年海参这么不景气,可能很多人会退出,可以预见下半年的种苗价格不可能再那么高,市场会逐步平稳下来。今年遭遇这样的危机,给养殖户以及管理者们都上了一课。接下来,一方面,苍南要发挥养殖协会的作用,养殖户内部要团结起来,这样在购苗时才有议价空间,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渔业的产业化需要政府、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多培育一些加工企业,多壮大几个行业龙头,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能把新兴产业真正做出勃勃生机来。
- 鱼塘上办养鸡场 景宁村民毛荣才建立体生态养殖场
- 苍南一公交车司机突然弃车就跑 原是有人坠河求救
- 养殖户鸡杀多了 蛋价一周之内每斤回涨七八毛钱
- 舟山循环水技术颠覆传统养殖理念 染物近乎零排放
- 宁波61家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泄物和“三沼”治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