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7日讯
小康社会是怎么样的?浙江省委党校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明华说,“小康”这个词最早出自《诗经》,在当时是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在新世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就这样, “小康”,慢慢由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一个实际的数字化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康社会起点水平的确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
徐明华所长指出,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概念。按照1991年的标准,到2000年,全国实现小康水平就已高达96%,但是当时还远远没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像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徐所长表示,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完成之后,下一步目标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我省实际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适时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