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文化的财富效应"系列之五 探寻泥土地上的文化产业
2012年06月15日 09:03:16

 

  渐渐复苏的陶文化产业

  与余东村农民画源于上世纪60年代、产业真正发展在这五六年时间里所不同的是,江山市和睦村的彩陶制作加工业,属于在该村传统土陶工艺上,刚刚被挖掘、包装起来,并渐渐复苏的当地陶文化产业。

  “整个和睦村由瓦窑等几个自然村组成,去年农民人均收入9000元。”该村原支书、现任清湖彩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的席褚禄介绍,该村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以养猪、养鸡和种白菇为主,和睦村虽有土陶制作传统,但早已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没落,如今,村里只有七八户农户还在做土陶、卖土陶。“而最鼎盛的上世纪70年代,全村有150多座土窑,60多位师傅,几百人从事与制陶业有关的劳动。”

  在目前仍以土陶制作为主业的村民王中兴家,记者看到墙角、架子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制品,有砂锅、炖锅、煎药罐、泥碗等。王中兴说,去年一年,他的制陶收入有4万多元。最远的客户有杭州、宁波的。

  闲聊间,记者瞥见中堂墙角柜上有一只黑色的泥烙壶(一种在江南农村常见的,可放在柴火灶头烧水的土陶壶),做工较普通泥烙壶精致许多。王中兴取过来给我们看,并介绍说,这是经过打光技术处理的,以前这类壶卖几块钱一个,现在可以卖到100多元。就这项技术提升,王中兴说:“那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坐落于村中的江山市和睦彩陶工艺厂负责人姜泉绿,都是他培训指导的结果。”

  姜泉绿的厂就办在村里,与其说是一个厂,倒不如说是彩陶艺术博物馆或彩陶山庄更贴切,因为这里无论从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及用途上,更接近于彩陶产品、工艺、历史及制作流程的全面展示。而事实上,这里也是和睦彩陶村作为景点开发后的一个重要参观区。

  坐在一个大型古窑遗址旁,绿树成阴,巨大的木制水车缓缓转动。姜泉绿谈起了他发掘并包装和睦彩陶品牌的历史。他说,和睦彩陶是他多年前研究开发的一种高水平的仿古彩陶工艺,之后注册了“和睦”商标,并建起了彩陶工艺厂。同时,他还出示了2006年10月起草的《关于挖掘和睦土窑传统文化积淀,开发优秀旅游产品,形成彩陶之乡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书。

  之后,姜泉绿开始通过自己工厂对彩陶及各种陶制品的生产、研制与销售,试图带动起和睦村陶产业的复兴。“如今,村里已有许多人经过培训,在我厂里工作的有20人,他们这一块收入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万元。”姜泉绿说,他目前以彩陶、黑灰陶的艺术品和茶具生产为主,年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目前,我正在开发的炭泥活性陶项目,市场潜力将更大,希望能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真正做大陶文化产业。”

  如何做大乡村文化产业

  在采访了余东村、和睦村后,给人的感觉是农村文化产业要真正振兴,并成为能让农民直接受益的主产业,任重而道远。正如柯城区沟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吴有熠所言:“余东农民画产业要真正实现有效发展还有很大的难度。”

  毛老虎说,他卖出3000元一幅的画,花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在余统德家里,作为农民画工艺品制作作坊的场地与设备,异常简陋。郑利民说:“我们的农民画工艺品制作不精细是一大缺陷,虽与义乌等地老板有过洽谈,希望他们能来投资,但毕竟品牌市场尚未做大,人家还有顾虑。”

  在城里做铝合金门窗加工的沟溪乡五十都农民王燕飞,也是农民画创作成员之一,他说:“我总感觉我们的画仅靠一年几次展览做卖点不行,做不大。我只卖过两幅画,收入400元。”据他介绍,他铝合金门窗生意一年收入在五六万元。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民画家最高年收入有5万元,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人,更多的人还需要靠在外打工来补充收入。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言:“农民画要想做大成真正的文化产业,要让农民画产业能养家糊口,甚至成为很好的致富手段。这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围绕着农民画相关产业链的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如农民画品牌的塑造、工艺品的成规模开发与销售等。”

  而在这个问题上,记者发现仅靠农民自身和政府的扶持,并不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如沟溪乡政府和上一级的柯城区政府,都为余东农民画极尽扶持力度,至今还有对农民画创作人员的补贴发放,并即将启动含“余东‘美丽画乡’项目”的柯城区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但政府的投资只能是在外围,而不能直接去办工艺画加工厂,这必须要由市场主体自己去运作。”一位乡领导说。

  那么,作为有市场主体介入的江山和睦彩陶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在政府、彩陶工艺厂投资主体姜泉绿和一些陶艺师傅的共同努力下,和睦陶产业有了起色,但毕竟还是发展初期,要想恢复陶文化产业、做大做强陶文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前几年,由当地乡镇投资发展的和睦彩陶村旅游项目,由于体制等问题,目前发展得也不够理想。

  所以,有业内人士分析:“乡村文化产业不是一两位农民的事,而应该是能够带动一个村一个片区的产业经济。它的振兴,在政府引导、扶持基础上,明确主体经济行为,尽快促进有农民自治经济组织的主动参与或有能真心为农民着想的经济主体的有效介入,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前一页 [1] [2]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杨林涛 编辑: 施菲菲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