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没丢,工作丢了
打伞女孩,该开除还是该留下
据《城市晚报》报道:一张照片,一个雨天,一个女孩正在为乞讨老人打伞。打伞女孩名叫曹笛,今年高中刚毕业,正要上大学,暑假期间到一家餐厅打工。她为乞讨老人打伞的时候,餐厅工作人员劝过她:“上班期间不工作,打伞,我说你把伞给老人吧,她不干,就在那站着打伞。”三天前,曹笛因为表现不好,所以被开除了。
这或许是昨天网上最具争议的一条新闻。赞美的称她为“雨天最美的女孩”,拍砖的说她“丢掉工作活该”。打伞女孩,究竟是该留还是该开?
正方:良心比工作更重要
晴川:和很多“最美……”比起来,撑伞女孩的善举,也许更能打动你我,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让人们看到了尚未涉世的孩子对弱者的平等意识和谦卑态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未受俗世污染的最朴素情感的可贵。而更大的感动则在于,她内心对善良的坚守和潜意识中认为“人们也如此”的天真。
与餐厅不问缘由、只因影响正常经营就开除的冷漠自私相比,更见其可爱。餐厅的冷漠自私,还不是最坏的部分,这只是可怜的部分——为了生存为了利益,可以置一切于不顾。但“可怜”却能“感染”人。这样的感染,是对正常感动能力的污染和破坏,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人性中善良的温情,感动人的一次次善举,被屡屡讥为可羞的不成熟而被人否弃的原因。而最坏的部分则是,这样的可怜,一旦连点成线成片,最终放大到整个社会都把诸如善良这样的情感看得比什么都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不可放弃的——面对跌倒的老人、落水的孩童、遇车祸的乘客……本该人人选择伸手,把爱心高高举起,但就是有人选择退避,彻底放逐内心的良善,面对别人热血澎湃的感动,失去了感动的能力,变得冷漠如麻……
女孩不上班只为乞丐撑伞,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良心有时候比工作重要。这有错吗?——要说有错,就错在孩子还不知道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多希望她能迟一点“幡然醒悟”啊!否则,就不是孩子的悲哀,而是成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反方:并不是非得撑伞不可
安如泰山:一个女孩在雨天里为素不相识的乞讨老人撑伞,这情景看上去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动,可为什么这位女孩最后却被开除了,而且理由还是“表现不好”,是不是女孩所效力的这家单位太不近人情了呢?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就对这家单位横加指责,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位女孩的做法还真是值得商榷。首先,我们很有必要问一下,女孩难道非这么撑伞不可吗?按照一般人的做法。下雨时如果发现了雨中的乞讨老人,并担心老人被雨淋湿,那就应该撑着伞把乞讨老人送到一个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要知道这个时候,老人完全可以不必在雨中继续乞讨,可女孩偏要让老人和自己同在一把雨伞下,那样究竟是为了给老人打伞,还是为了让老人陪自己散发传单,亦或是为了被更多人拍到,这不就不言自明了吗?
其次,女孩完全可以把伞送给乞讨老人。就像那位同事所建议的那样,如果把雨伞送给了老人,即达到了让老人不被雨淋的目的,也不耽误女孩的正常工作,女孩如果需要回到雨中,可以再拿一把雨伞出来,她为什么那么犟,硬是不采纳这种合理化建议呢?难道她真有为别人撑伞的瘾?
再次,撑伞并不是女孩的工作。尽管为乞讨老人撑伞是在做好事,但好事未必就是这么一根筋的做法,再说女孩还是一个有工作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在工作和做好事之间,选择一个更为两全其美的方法呢?要知道,更为妥当的方法还有很多啊。
殷光:图片中看不清女孩的正脸,但是能隐隐看见女孩的右手拿着一些传单,递给往来的行人。可见,人家女孩依然在那里发传单,人家也没有不工作,相反,这是在为工作添彩。
王广胜:我的身边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应该是2011年的事情了,一个为别人打工的长途司机朋友,在半路上停车救人,被老板开除,后来被媒体宣传出去后,许多大公司高薪聘请他,这个朋友有了好的归宿,善有善报得到了明证。我相信雨天最美的打伞女孩也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归宿,因为,每一个人在改变社会的同时,社会也会反过来影响你,善有善报不是迷信,而是道理。
段思平:做好事的确值得表扬,但不能一味夸大行善的意义,甚至认为一切规则、秩序都应为做好事让路。如何处理好行善与工作的关系,关键就在于拿捏其中的分寸与尺度。
杨君贤:餐厅负责人在对女孩作出处罚前应该考虑具体情况,毕竟她不是故意旷工或偷懒,没必要开除这么严重。对她做好事的行为要表扬,违反工作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行为也要批评。这样一分为二的做法,不是更能让女孩接受?
潜海龙整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