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湖州太湖蟹悄然走红 还未长成就已被预订
2012年06月21日 15:24:12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十月,西北风来临的月圆之日,河蟹‘小太’悄然爬出水面……”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湖州的太湖蟹“悄然走红”,并有了一个很萌、很Q的名字“小太”。纪录片里的解说词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小太”来自湖州,可是“小太”究竟家住何处?今年“小太”的价格又会不会水涨船高呢?

  “六公”太湖蟹一炮走红

  “自从电视上播了,新客户一下子多了不少。 ”说话的正是“小太”的主人黄青华,“小太”的家就在织里镇大港村重兴港六公水产合作社。黄师傅是合作社的技术总监,“小太”们从出生到“出嫁”,每天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是他一手安排。

  不过,一家经营仅三年的河蟹养殖基地,为何会被央视选中?

  原来,“六公”的太湖蟹在湖州是个头最大的,养殖面积也是数一数二,品质就更不用说了。

  黄青华告诉记者,央视是去年10月来到他们的养殖基地拍摄的,前后差不多三四天时间,还去了他们另外两个基地,但最后播出的画面并没有提到。

  因为10月份太湖蟹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拍完片子后一直没播,所以当时的拍摄对于黄青华来说,只是一次普通的媒体接待,也没当回事。谁知,今年5月份《舌尖上的中国》一播出就热火得不行,许多城市的特色美食以及售卖的商家跟着一炮走红。

  因为“小太”在电视画面中没打上“六公”的标签,所以对于“我们也要火了”,黄青华没抱希望。直到前几天,之前有合作意向,但迟迟没有达成的两位上海客户突然提前发来订单,一下子就预定了20万斤的“小太”,江苏的总店也陆续收到订单,大家才慢慢有了“火一把”的感觉。

  火了的“小太”价格未“虚火”

  《舌尖上的中国》带火各地美食小吃,广州取景的竹园竹升面还因此遭遇店租涨价,那么湖州“小太”火了,身价是不是也会跟着涨?

  眼下正是螃蟹的营养积累期,静静的池塘边,只能看到河蟹蜕下的壳。黄青华说,按往年的情形,这时候螃蟹还没成熟,到底能长多大还不知道,除了老客户,很少会有新客户一下子下单的,按去年40万斤的总产量,今年这两位客户一下子就占了大半。

  后来和客户一聊,发现他们都是听说了《舌尖上的中国》是在这拍摄的消息。考虑到养殖基地的水源引自太湖,地下设置管道增氧,还有专人打捞水草饲养,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小太”味道肯定靠谱。

  “所以我们打算在湖州开第一家专卖店。”黄青华告诉记者,预计是8月份开张,争取让湖城市民抢先尝到“地道”的“小太”。

  还没上市,就被抢先预订,又有了专卖店,“小太”的价格还不水涨船高?

  “恰恰相反,跟去年比,大家能吃到更便宜的螃蟹,而且品尝期也更长。”据他对业内行情的了解,今年太湖蟹养殖总量大,再加上受去年前期太湖蟹价高难卖,后期低价的影响,今年的起价就不会太高。

  过完这个夏天,吃螃蟹的季节就到了,那么该怎么挑螃蟹呢?记者也为读者向黄青华讨教了几招。

  和阳澄湖大闸蟹相比,我们的“小太”相对味甜,肉质更丰满,个儿也更大。挑选时,市民可以根据“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口诀,即蟹壳色青,肚子白净,蟹爪、毛呈金黄色。而且母蟹比公蟹成熟早,9月份可以先吃母蟹,10月份再吃公蟹。烧熟的螃蟹,判断好坏,则看蟹壳和蟹膏红不红,越红的越好。

  -链接:

  各地冷门小吃网络受宠

  《舌尖上的中国》红得一塌糊涂,无论是资深食客们还是原本只求“温饱”的老百姓,都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向着美味出发。

  凌晨出发采摘松茸、潮汕制糖人的生活、绍兴秘制酱菜、广西小镇独特的豆腐制品……这些画面都源自于近期红遍大江南北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不仅搅动了“吃货”们的味蕾,还带动了巨大商机。有内地网络购物数据显示,自《舌尖上的中国》上月首播之后,日均有117万人找过零食特产,较平日增多25%左右。而最近淘宝上食品类商品的购买高峰时间,也开始由以往的白天向每晚的22点至24点转移,与该片每天的播出时间正好相吻合。

  一款标志着“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的嘉兴端午特产三珍斋鲜肉粽子,4个100g卖14元,销售量达到了1.73万件;而在天猫商城里,名为“荣庆和”的嘉兴老字号专卖店创下了一月销售2万只粽子的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原来偏冷门的各地特色小吃,也由于《舌尖上的中国》而身价飙升。在“阿四的农家店”里,一款名为“儿时回忆的麦芽糖纯正乡下农家自制饴糖入药首选”的小吃,最近一个月销量达到了3714件,因为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专门介绍了制作麦芽糖的传统手艺;“祖传秘方真空包装”的柳州螺蛳粉,最近30天也售出了1340件,卖家在介绍中写道,“最近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很多人的乡愁,一方水土一方人,那些藏在心里的味道,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发酵,变成挥之不去的味道”;而云南“诺邓火腿”的表现则最为抢眼,数据显示,淘宝上“诺邓火腿”的成交量在片子播出后的5天内翻了4.5番,环比增长17倍。

  “舌尖之旅”从线上火到线下

  就着“舌尖”余热,近日,一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原型延伸绘制的吃货旅行线路图在微博上热传,各旅行机构也跟风而动主打五花八门的特产美食游。

  “网上都有‘舌尖上的旅行’啦,可以专门去吃鸡豆凉粉、纳西烤鱼、黑山羊火锅这些云南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资深吃货和旅游达人许小姐按捺不住了,她一看到旅游网站上有此类线路推出,立马下单,确定行程。

  近期,这部纪录片带来的经济效应,已经从餐饮界蔓延到了旅游市场。日前,携程旅游网推出的旅行线路,主要由《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地点组成,推出后受到网友的热捧;与此同时,传统的“美食旅游”项目,如“吃阳澄湖大闸蟹”、“品农家菜”也在这段时间形成了千人团的态势。

  《舌尖上的中国》余热未尽,就有旅游网站趁热打铁,开出了20余条“吃货线路”。

  与此同时,“舌尖经济”带动的旅游效应,也让传统美食集中的旅游线路迎来一股预订小高潮。

  据悉,杭州市民对湖州、长兴、武义等地的“农家菜”旅游线的热度也在逐渐升温,湖州地区一个周末就要接待五六百位杭州游客。

  专业人士表示,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仅关注度假产品在机票酒店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会关注目的地的诱人美食。尤其对许多自称“吃货”的旅游爱好者来说,美食或许就是刺激出行的第一大因素。人们对美食的爱好,将会成为今后旅游市场新的热点。

  
来源: 湖州在线 作者: 张璐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湖州市博物馆展出50年考古发现 穿越湖州百万年历史
  • 湖州市南浔区推行“新居民家庭”党建服务模式
  • 湖州吴兴区部署推进全区人才工作
  • 湖州一砂洗厂发生人员中毒事故 已造成4人死亡
  • 湖城出现房屋银行 律师:遇纠纷责任方认定有质疑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