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庆满正在查看四季豆生长情况。包敦远 摄
浙江日报讯 “乡村农技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在忙些什么?”针对农户的抱怨和不解,在云和县安溪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赖庆满也有一肚子话要说。
身兼多职整日忙
在服务站,记者见到了赖庆满,他正急匆匆地往外走。这几天,他正忙着修建东岱村水利工程。
今年60岁的赖庆满,当了30多年农科员,一直在基层。从2008年开始,各地开展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将农技站的人、财、物权限下放到乡镇政府统一管理。
从那年开始,赖庆满的身份也变成了乡镇干部,主要职能从原来的农业技术推广,变成现在的农村中心工作,被派驻东岱村,负责村里的各项工作。
“驻村干部工作很多,大到村重点工程,小到家庭纠纷,都是我的工作范围。”赖庆满说,这乡镇干部不比农技员,什么都要做。
翻开赖庆满随身带的工作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当天的工作:上午8时,带着村干部巡查防汛情况;上午9时,协调水渠建设各项工作;上午11时,召开村干部会议,商讨水渠招标事宜;下午3时,协调处理村里兰姓兄弟赡养母亲的纠纷;下午4时,再次巡查地质防汛……
“农村工作很繁杂,人少工作量大,每位干部都承担着多项工作。”赖庆满说,但他对农技服务仍难以割舍,一有空就到田头转转,帮助农民解决种植技术难题。
“相比以前做专职农技员,下田时间起码少了三分之二。”赖庆满带着愧疚说,一身多职,为农民服务的时间必然越来越少。
赖庆满清楚地记得,去年4月持续阴雨,有种植户反映食用菌出现烂棒现象。赖庆满到现场查看后,发现有200多椴菌棒发生不同程度的烂椴。正在和农户商量防治办法时,赖庆满的手机突然响了:“老赖,快来啊,这里快要打群架了。”原来是东岱村发生山林纠纷,双方剑拔弩张。来不及开“药方”,赖庆满就匆忙赶去处理。
就这样,涉农科技人才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服从于包村管片、计生、综治等日常行政性工作。
知识老化难更新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赖庆满看了看表,已是下午4时半。“还有点时间,我要到乡里几个雪梨种植户去看看。”老赖放心不下,安溪乡种有2000多亩雪梨,往年这个时候,是雪梨病虫害最多的时候。
“雪梨、水稻、食用菌这些传统项目,是我的老本行,指导起来得心应手。但对于近年农户的新品种、新项目,我就心里没底了。”赖庆满无奈地说。在他的记忆里,已有四五年没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了。
赖庆满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农产品种植新技术的书籍,他告诉记者,这些书是他在县城书店买的。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只能通过自学或去农业局请教专家。4年来,农民规模种植长豇豆、茄子、高山西瓜、小辣椒,经常碰到播种、防病虫害等问题,他一边自学,一边尽力帮助农民解决难题。
尽管老赖很勤奋,但他明显感到知识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了。“像去年赖伟华种植的金银花中药材项目,我就成了门外汉。这段时间我有空就看看书,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希望能帮农民一点忙。”
“由于缺乏农技人员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深造的机会,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不强。”云和县农业局科教信息科的董益坤说。
遗憾难觅接班人
“我感到最无奈的,是农技员队伍老化,缺少接班人。”赖庆满说,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农技站里就没有学农业专业的人了。
安溪乡共有农业人口2680多人,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目前配置3名工作人员,除了赖庆满,还有一位是刚转岗过来的司机,承担乡农机员、办公室、出纳等工作,另外一名农经员施世健,是5年前考过来的大学生村官,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他并非农业专业出身,还身兼镇通村公路负责人、驻村干部、人大干事等。
赖庆满是安溪乡的农业全才,他遗憾的是找不到接班人。
8年前,赖庆满带了个徒弟,使出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但没几年时间,这名年轻的农技员就被调到其他乡镇当副镇长去了。
由于农业领域普遍人才紧俏,稍有“出息”的农技员,往往干几年就升迁或外调了。“当农技员太苦,如今愿意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肯在基层干的农技员年纪越来越大。”赖庆满说。
据了解,到2011年,云和共有52名从事粮棉油菜的农技员,其中20人临近退休,10人是新招聘非农业专科学校毕业或其他岗位转岗过来。
- “关注乡村农技员缺失”系列报道之一 种植户的期盼
- 嘉善南美白对虾遭遇低温 合作社农技员下基地
- 钱江晚报:阶梯电价,怎样化解涨价忧虑
- 长期住在化工厂附近 金华兰溪下高村村民很忧虑
- [走基层]随嘉善土专家巡察春耕备耕 田间客串农技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