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云和6月27日电
面对乡村农技员的缺失问题,乡镇干部又是如何看待?今天,记者来到云和县崇头镇,随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黄献娟翻越十几里山路,来到种植向日葵、结香花的山坳和田头察看。
崇头镇是个拥有24000多农民的农业大镇,香菇种植是传统产业,年产香菇3500万袋。
黄献娟介绍,为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崇头镇近几年加快发展稻田养鱼、田螺,茶叶,茭白,四季豆等产业,并且形成了相当规模。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镇只有3名农技人员,他们不仅身兼多职,还有两名农技员的年龄已经超过50岁,存在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
在乡镇工作了16年的农技员陈道龙说,按照镇里农产品的种植规模,至少需要5至8名农技员;现有的农技员只懂水稻种植或者传统蔬菜技术,不懂新产品的培育和技术指导。
黄献娟接过话说:“农技员升迁、转岗频繁,在职的人留不住,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又因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引不进来。尽管镇里决定公开招聘两名高素质的农技人员,但到目前,合适人选寥寥无几。”说起这事,黄献娟很无奈。
“缺少农技员,对农业生产会带来很大影响,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不会动摇,镇里正着力培养新产品种植大户,引导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发展现代农业。”黄献娟说。
村民柳云伟就是这样一个人选。走进海拔830多米的云和梯田,他正蹲在向日葵的育苗区察看。崇头镇有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有1200多米的海拔落差,并被开发为云和梯田七星追月景区。
因此,镇里在筛选品种时就已经考虑到双重效益,对于景区来说要有观赏价值,而对于农民来说,又要有收益。
要想把这样的好事做成,没有技术绝对不行。在农技员缺失的现实面前,镇里不等不靠,而是鼓励柳云伟等带头,这些头脑活络的年轻人先搞试验积累经验,如果成功了,明年就能大面积向村民们推广了。
在试验向日葵的同时,镇里还鼓励柳云伟等人带头种结香花,这种作物非常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它的花蕾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今年,梅竹村两名村干部带头种植了50亩,但由于技术跟不上,不少结香花已经枯萎。
“培养新型农民和新产品种植大户,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关键是积累种植养殖经验,为以后发展做个铺垫。”黄献娟实地调查,与梅竹村村民一起找原因,想对策。
在黄献娟看来,鼓励柳云伟等试验种植向日葵和结香花,不仅是新产品的试验,也是技术保障方式的试验。等他掌握了技术之后,又可以指导、帮助一批农民。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这样努力,希望每个村或者每个区域都产生一些产业和技术能人,当然这需要我们政府扶持和鼓励。”黄献娟说,这几年,村民从种到收,从良种选用到测土配肥,从苗情观测到防治病虫害等,镇里都在指导。
“如果能够及时解决技术、人才、信息等制约农村发展因素,建立健全农技员长效管理机制,让农技员一门心思搞技术培训和研究的话,那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远,农民增产增收也就大有希望。”黄献娟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