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连续剧”吸引众多网民眼球。
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昨天上午,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连续剧”继续精彩上演。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推进,沉船上的文物被考古队员陆续发掘出水,它的身世之谜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也逐渐被人解开和了解。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具体原因有待考证
昨天,“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直播的一大看点,就是探究船只沉没的原因。考古队员通过查看船体撞击点、开展测绘等方式来进一步寻求答案,解开谜团。此前,各界对该船沉没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如因风浪太大、海上大雾、人员操控失误、船体年久失修带“病”出海等导致。还有一些人则根据在沉船船板上发现的烧焦木头,猜测是由于船只失火导致。
有专家表示,沉船虽然有碳焦,但是不能由此判定船只因起火沉没。小白礁附近海域有暗礁,有可能是船体碰触到了暗礁后,才导致船行驶至目前这个位置沉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船只如果在航行途中碰到暗礁,对于自身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林国聪是“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队的队长。在考古直播中,他告诉记者,从水下考古情况来看,整个沉船遗址的南端离小白礁礁体位置很近。船体的断面参差不齐。“很明显它是触礁沉没的!至于触礁沉没的具体原因,还有待在考古工作中进一步考证。”
央视记者:沉船水下文物让人遥想当年船员出海情景
除了“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的身世之谜,船上出水的各类文物也颇受大家关注。在昨天的考古直播中,当水下摄像机拍摄到沉船文物镜头时,央视记者文静感慨到,“每次通过镜头看到这些水下文物时,让人好像置身于百年前的码头上。仿佛看到当年,船员们用车、扁担运送货物上船,与码头上的妻儿父母挥手告别随船出海的情景。”
“出水文物的工艺水平如何?代表了怎样的社会生产力?船上的货物又会运往何处……总之,沉船上的文物承载了诸多的历史信息。”林国聪说。据悉,截至6月27日,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队共派员潜水工作251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12000分钟,基本完成了“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南部和中部约140平方米范围的揭露清理。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过程中,共出水各类文物标本65件。其中,青花瓷30件、五彩器5件、陶缸2件、酱釉陶盖1件、紫砂壶1件、铜构件1件、“康熙通宝”铜钱1枚、石板材24块。考古队员们同步完成了出水文物标本的编号、登记等建档工作与清洗、脱盐等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此外,在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中,沉船已出水各类文物标本489件,现累计达554件。
水下考古队员将开展沉船残骸最上层船体结构的三维测绘
“昨天的工作只是到了一个节点,后面的工作还将继续。每天的工作都会有一些惊喜、无奈和遗憾。工作虽然艰辛,但是感觉很充实!”“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在采访中说。
据林国聪介绍,明天起,考古队员将进一步清理沉船遗址的西侧堆积,完成船载文物的发掘出水;开展沉船残骸最上层船体结构的三维测绘、摄影、摄像等工作,采集船体的结构形式、规模尺寸、木料用材、船板层数、腐朽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遗址物探资料采集。水下摄影摄像、测量绘图、检测样品采集和现场文物保护将贯穿于整个发掘过程。此外,考古队员还将对船体表面回填保护。
记者了解到,“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直播到昨天为止暂时告一段落。有关沉船考古的具体进程和成果,本网将持续关注报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