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府服务
改善发展环境
“光谈‘民营企业要转型发展’是不够的,政府首先要转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政策再多再好,不落实是没用的。”“当务之急是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做一番梳理,进行一次整合,在注重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升。”市政协七届二次常委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要围绕政府转型,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服务环境……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为民企发展保驾护航,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致公党嘉兴市委会的政协委员认为,相比省内外一些城市及时制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我市相关扶持政策的制订出台显得相对滞后,如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配套措施尚未明确,浙商回归工程中发展总部经济的扶持政策还是空白。
在内外发展的压力下,我市传统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唯有转型升级才有出路,已有不少企业有“走出去”的意向,但碍于单个企业力量薄弱,不敢贸然异地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尽快提出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办法。
在前期调研中,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由于缺乏相应合作机制,我市有关政府部门在传达政策信息方面往往不够畅通,许多扶持政策悬在空中,未能真正落实到企业。“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需要加强联动,建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合作机制。”政协委员章锡根表示。
“有必要进一步树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重视行业协会商会、异地商会、基层商会等商会组织的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为浙商回归牵线搭桥。”致公党嘉兴市委会、市工商联等调研组纷纷建议,应该加快制订政府向行业协会商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健全公共财政对商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在讨论中,很多政协委员对当前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表示担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除税之外,政策性收费、行政性收费、社会性收费三大类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由于制度缺陷,一些部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针对这一问题,一些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适当降低企业税费、物流、金融融通成本,实行“轻税薄费”政策,切实减轻发展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的负担,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实体经济,鼓励实业致富。
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政协委员们还从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民企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民企用地问题、加强人才支撑、参与城市有机更新等角度全方位地“把脉”我市民企发展现状,为改善民营经济环境献计献策。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