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从包中拿出黑袋子包着的5万元钱,见有人拍照便扭过脸去。照片由网友“草坪”提供。
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两位神秘女子,手提装满钱的黑色袋子,开着红色小轿车,沿街寻找伏茶点捐钱。其中在红日亭伏茶点,一位捐了5万一位捐了1万,她们不愿拍照、不愿透露姓名……”
这些天,两位神秘女子在温州街头给伏茶点大派“红包”的事在微博上热转。
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而在温州却特指在街头免费烧茶给路人饮用的老习俗。
黄爱妹是在温州东门红日亭帮忙的热心老人之一。7月7日那天,两位神秘女子来捐钱,她刚好负责捐款登记。
“早上8点多,伏茶点来了一辆红色车子,车上下来两位女士。其中一位40岁上下,手提着一个包,走过来说要捐款。”黄爱妹说,当时那位女士随手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袋子,里面装着一大叠钱,后来一数是5万元。
“一看就知道刚从银行拿出来的,没有拆过。”黄爱妹拿出发票打算写捐款者的名字,那位女士说:“名字不用写。”
直到最后,黄爱妹才勉强问到捐了5万元的这位女士姓夏,同行的另外一位女士,姓余,也捐了1万元。
网友“草坪“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好也在现场还拿着照相机,于是就把这一幕拍了下来,不过两位女士把脸扭了过去,不让拍。
黄爱妹回忆,两位女士走时,好像还在嘀咕着要找其他的伏茶点,还要去捐钱。
记者了解到,温州市区的水门头、望江亭两个伏茶点在当天早上8点多,也分别收到了2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捐款。
这两处伏茶点负责人告诉记者,捐钱的也是两位女士,一位姓夏,一位姓余。她们没留姓名、电话,话不多,留下钱就走了。
“我问她们住哪里?两个人也不做声。”水门头伏茶点的陈鸿滨老人说,听她们说话的口音,可能是永嘉瓯北一带的。
全靠民间资助,300多个伏茶点遍布街头
两位神秘女子捐钱一事被发到微博上,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说,在温州民间,像这两位神秘女子一样,通过伏茶点献爱心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水门头伏茶点的陈鸿滨老人告诉记者,温州免费提供伏茶的传统,相传始于南宋。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民间善举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分布在温州城乡的伏茶点有300多处。
每个伏茶点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免费伏茶供应时间一般为每年农历六月初至八月末,配有夏枯草、小青叶等10多味中草药烧成的茶水,成为过往路人夏天解渴解暑的最佳饮料。
而这些伏茶点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也都是凭着民间的自觉资助。
“经常有人来捐款,虽然钱有多有少但都是份心意,而且现在来捐钱捐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陈鸿滨老人说。
“我在红日亭帮忙9年了,像两位女士这样一下捐几万元钱的还是第一次碰到。不过平时也常有热心市民你500,我1000地来捐款,所以我们这个伏茶点才可以一直提供免费茶给大家喝。”黄爱妹这样告诉记者。
免费伏茶已成爱心文化
70岁的温州老画家郑家清,在过去几年曾踏访过当地100多个伏茶点。每到一个伏茶点,他还会给这个地方画一幅画。
郑家清整理出了一份温州伏茶之最:
供应量最大的伏茶点是东门红日亭,每日供应8000至10000公斤;每天服务时间最长的伏茶点是瑞安万松山凉茶点,每天供应时间达13个小时,而且一年365天,天天供应凉茶、白开水;历史最长久的伏茶点是瓯海梧田大堡底路87号的陈海珍女士,40多岁,她家三代烧伏茶数十年……
郑家清说:“在温州街头,街头免费伏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成为一种爱心文化。每到夏天,老人们自发地搬来桌椅,在社区路边搭一个亭子,摆下摊子,烧好凉茶。过路的流浪者、打工者都可以在凳子上坐下乘凉,免费喝一口伏茶。而温州东门的红日亭,因为冬天施粥、夏天送伏茶,更是受到大家的欢迎。”
- 龙泉400多位义工组成爱心协会 “蚂蚁部落”抱团行善
- 德清八旬老人拉煤23年倾囊行善感动乡邻
- 常山天马镇有4000名学雷锋服务者 守望相助好行善
- 【钱江晚报】行善多年的温州百岁老人辞世 "遗产"是一叠感谢信
- 行善多年的温州百岁老人辞世 "遗产"是一叠感谢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