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已经连续经历了10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烈日不仅炙“烤”着城市,也“烤”验着一线的户外工作者。
浙江在线杭州7月11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 实习记者 柴燕宏 通讯员徐永盈/文 郎豫风/摄)
凌晨5点多,天蒙蒙亮,杭州笕桥黄家村二区的一间出租房开了门。
徐小妹蹑手蹑脚地推出电瓶车,生怕吵醒尚在睡梦中的一对儿女。
骑到巷口,早餐铺老板正忙着蒸包子,徐小妹扔下几块钱,“老板,麻烦待会儿给我家孩子送4个包子和2袋豆奶,不然两人就该饿肚子了。趁着天凉,我上班去了。”
徐小妹自己从不吃早饭,“偶尔我会喝碗粥”,有时儿子在早餐铺吃不完的拌面,她会帮着解决掉。
徐小妹,38岁,衢州常山人,现在是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停车收费员。
每天,她都要这个路段上双向奔走至少6个小时
衣服跟皮肤粘在一起回家不敢用水冲
从出租房到工作路段骑电瓶车要近1个小时。
一顶旧的已经断线的鸭舌帽,一块枚红色的毛巾打湿后搭在头上包着脸,一件长袖工作服,一件雨衣,一把雨伞和一只装着1500毫升白开水的大水杯,这就是徐小妹在夏日里的全部装备。
她的工作地点在杭海路,管理19个泊车位,附近有四季青精品童装市场,佳宝童装市场和中纺中心服装城,由于往来生意人比较多,进出车辆频繁。
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晰磊介绍,该路段每天都有200多辆车交替停车,工作量比其他路段都要大。如果以每6米一个车位计算,小妹每天就要在近100米长的路段上双向奔走,存在着横穿马路安全等问题。
6时30分,徐小妹正式上岗。此时,太阳出来,天气逐渐开始闷热。
小妹站在人行道的一片树荫下,眼睛一刻也不闲着,不停地前后张望。
随着时间推移,气温越来越高。
到了上午10点多,记者用温度计测量了一下,地面温度已经突破40度。
就是树荫下,没几分钟,记者浑身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脚下的热气不断地往上涌。而徐小妹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工作6小时。如果没有那么热,工作时间还要更长。
“去年我刚来那会儿,也是这样的高温天。很不适应,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被晒干了,再湿,再干,回到家里,衣服跟皮肤几乎粘在一起,脱下来皮肤生疼。加上裸露的皮肤总是被晒得火辣辣的,回家都不敢用水冲。”说着,徐小妹把袖子拉了起来,记者看到,其实她并不黑,手臂和手掌有明显的黑白分界线,这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
徐小妹笑着说,暑假女儿从老家过来,差一点没有认出自己。
“头上的毛巾半小时就会干,我就去旁边的自来水口打湿再用。像这样1500毫升的水我一天要喝好多壶,还好旁边报刊亭的老板人好,让我去打水。如果买冰矿泉水喝,那太贵了。”
长袖长裤,头顶毛巾,这就是徐小妹工作时的状态
工作证里夹着一张纸条记满了车牌号
10时15分,一辆斯柯达的黑色小轿车从马路对面驶来,准备停车。徐小妹马上跑了过去。她一边挥着手,一边说着“往前一点,方向打死,再倒一点……”,在她的指挥下,车主才顺利地停进了泊车位。
“驾驶员技术是否娴熟我看多了就知道了,像这位就是一个新手,他需要有人在外面帮他看着。这虽然不是我的工作,但是能让车主顺利地在这里泊车,我也很开心。”徐小妹说,最害怕是遇到不讲理的车主,让收费员帮忙看着倒车,自己不小心刹车当油门碰去了还“倒打一耙”怪收费员没看好,要我们赔钱。这种事情在我们区以往就有发生过。不过,有时候看到一些新手,半天倒不进车,我们也不忍心,都会过去帮忙指导一下,最长一次,协助一个新手倒车,竟然花了8分钟。这也意味着,自己要多暴晒8分钟。
“肯定是辛苦的,可是习惯了就好。而且领导对我们很照顾,很体贴我们。谁要是家里有个事,领导会马上给我们换班,这让我们很踏实。”徐小妹还从包里拿出了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这些都是单位发的。
在徐小妹的工作证里,夹着一张写着“跑”的纸条,打开一看,是一些车牌号。徐小妹说,这是一些逃费的车辆,她记下来,下次就会重点关注了,防止对方再逃。
说到冲卡逃费,徐小妹也有点后怕,几乎每天都能碰到逃费的车主,不少人都是开着好车的。有些人看到收费员迎面跑来,硬是一脚油门逃之夭夭。她的同事就被撞伤过。
徐小妹还是个热心的马路“志愿者”。
“大姐,你知道汽车站怎么走吗?”一个拉着行李箱的女孩过来问。
“我不是很清楚哎,我带你去问问那边那个环卫阿姨吧。”徐小妹拉着女孩往前走,确定女孩知道正确路线后才走开。
市场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他们经常会向徐小妹询问线路。“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一定会仔细地告诉他们。”
根据杭州市道路停车收费监管中心下达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和指导,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和37度时,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都对停车收费员的工作时间做了调整。
原来一个班的8:00-17:00的工作时间调整为6:30-11:30,15:00—21:00的两个班,这就避开了气温最高的时段。
一双儿女是她最大的安慰
家门口有个公园她一次都没有去过
11点30分,徐小妹下班了,但她的“工作”却远远没有结束,得不停歇地赶回去为两个孩子买菜烧饭。丈夫是私人企业的司机,经常出差,因此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半路上,徐小妹转到村附近的小菜市场里买菜。她不敢多买,因为家里没有冰箱,只好吃一顿买一顿。
推开家门,这是个10多平方的房间,摆了两张床,里面还有一个小房间,卫生间和厨房连在了一起。
此时,小军和丹丹正在电脑上玩网络游戏,很入神。女儿丹丹13岁,儿子小军9岁。电脑是去年丈夫同事帮忙组装的,花了1000多元。
到家后,徐小妹马上忙活开了,洗菜、淘米、做饭、炒菜。
过了20分钟,饭菜做好了。两个菜,腐竹青菜、香菇包心菜,里面放了一点肉。
一家人没有一个像样的饭桌,吃饭就在电脑桌上,而电脑桌则是一台坏掉的麻将机。
“我喜欢吃妈妈炒的包心菜、四季豆,不喜欢吃肉,可是妈妈还是会让我吃。”小军闪着一双大眼睛说。两个孩子很瘦,胳膊就跟竹竿一样细,徐小妹想让两人多吃点,均衡营养。
丹丹是暑假才过来的,下半年就要念初中了。从4岁起,她就是由爷爷奶奶拉扯大的,因此她跟妈妈之间还有一些生疏。
“因为学费生活费太高了,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现在假期有条件,我就希望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希望让她吃好。”徐小妹心疼地看着孩子,叹息道。
“小军怕狗,有次独自出门买东西,回来被一条狗追,那以后他再也不愿意出去了。”徐小妹说,周围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彼此之间也不熟悉,小军自然就没有玩伴。
徐小妹是做5天休息1天,很多时候,她有空,孩子没时间,孩子有空了,她却没时间。
“有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出去玩。”
“玩什么呢?”
“去买菜啊!”小军大声地叫道。小军的成绩很好,每门课都在90分以上,这让徐小妹欣慰不已。
她很忙,尽管家门口就是一个新改造的公园,有亭子,有假山。但是住了一年多了,她都没有去亭子里乘凉过,每次都是匆匆而过。
她说,日子尽管很忙很苦,但是很充实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