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3日讯 畲,意为“刀耕火种”。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一直被视作淳朴、勤劳的代表。
小城景宁,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偌大的县城向来不吝啬于展示它浓厚的民族元素:韵味十足的飞檐木窗,建筑外立面上的“畲族彩带”装饰,以及随处可见的特色工艺品。
而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一块立于县城中心的大幅展板:一位女子身着畲族服装,两手交叉于胸前,双眼虔诚望天。这个寓意着“幸福吉祥”的手势,正随着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6月26至27日,《千年山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献礼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一举夺得包括表演金奖在内的9个奖项。一个县级非专业的表演团体,何以轰动京城?一场酝酿4年的演出,积蓄了畲乡人内心怎样的期盼?
七月,我们走进这个近200人的剧组,比这天气更加炙热的,是他们每个人回忆起有关《千年山哈》的点滴时久久无法平静的内心……
一
92名演员,80多人的幕后团队,85分钟的表演……如果说《千年山哈》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一切可以量化,那么无法细数的是台下的艰辛与汗水。
时光切回到2008年9月。景宁县为了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开始筹备一幕大戏:这部剧能够代表畲族,作为精品剧目代代流传。
丽水市文联副主席麻益兵,在景宁有着20余年的工作经历,钻研畲族文化15年,这些经历使他自然而然挑起编剧大梁。
演出的首次亮相选在第2年的“中国畲乡三月三”。麻益兵的创作时间,只有短短1个月。他翻遍手头所有的畲族研究资料,最先确定的是《千年山哈》这个剧名。
“畲族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山哈又是畲族人的自称。一个山字,更突出了这是一个山居民族,大山的民族。”麻益兵在创作剧本之初郑重写下的这4个字,寓意深厚。
85分钟的剧目,如何涵盖畲族的历史脉络和人文变迁?“用‘盘葫芦’的方法,拿一根主线,串起一个个分散的葫芦。”麻益兵的脑海里,故事的结构逐渐清晰:主线是畲族男女爱情的故事,葫芦是一个个畲族的文化民俗内容。
剧本很快有了雏形。《千年山哈》共由传师、耕山、盘歌、礼嫁4个篇章构成,序和尾声安排在主线的头尾部分,缀起历史渊源和畲族人民的美好期盼。用14个小故事把畲民族的迁徙历史、耕猎文化、婚嫁场景一一呈现。
仅仅7天,一个3万字的剧本初稿已经成形。在接下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麻益兵向畲族同胞不断征求意见,五易剧本。创作的过程虽然艰辛,但麻益兵对自己有着十足的信心:“我对畲族有着深深的感情,我知道他们内心的思想,懂得他们忌讳什么,赞扬什么。”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内,麻益兵找到了和自己一拍即合的人——《千年山哈》总导演段建平。生于山东,常住杭州,和所有外界人一样,起初段建平对畲族的了解为零。
“是麻益兵的真诚打动了我。”段建平用两个月的时间,和麻益兵走遍了景宁周边的畲族村庄,他们走村入户,熟悉畲族人保存至今的原始生活方式。畲族人内敛却好客,他们端起满满的酒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即兴唱起祝酒歌。“那歌声有如天籁,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个民族的坚毅,人们的不张扬一下子都镌刻在了段建平的心中。这位曾指导过《宋城千古情》等多台大型剧目的知名导演,从艺35年来,首次面对一个县级的业余“戏班”。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戏班”?“拼拼凑凑。”段建平依稀记得,2008年年末,《千年山哈》开演在即,景宁本地的舞蹈演员远远无法满足广场版歌舞剧200多人的阵容。他只好带着主创团队,在县城内挑选业余演员。“学校、机关、个体户……只要样貌和身高符合要求,我们都选上了。”
排练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段建平已经不记得自己摔破过多少个话筒,“演员经常到不齐,表演更称不上专业。”非专业团体的缺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显现。
但是,细心的段建平很快发现,在景宁畲、汉一家,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畲族的了解很深刻,生活习性也受着畲族人的影响。为何不抛却专业视角,用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感染观众呢?段建平的想法是对的,他发现演员们的动作虽很难到位,但在情感表达上不输专业演员。
在排练中,他反复和大家回顾数千年前,畲民族从广东迁徙至此,一路历尽艰辛的辉煌历史,让每一位演员带着民族的自豪感入戏。
2009年农历三月初三,广场版《千年山哈》(原名《诗画·畲山》)初次在景宁登台,突然天降大雨,200多位演职人员坚持露天演完全场,当乐声落下,雨中的段建平早已泪流满面,“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为了表演落泪。”
二
落泪的,不只有段建平一人。这些感动与荣耀,有如最闪亮的星星,点缀在《千年山哈》登上国家舞台的路途中。
2009年首演成功后,《千年山哈》献礼同年11月的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两场演出受到好评后,5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成为每位演职人员的奋斗目标。
对手是来自国家级、省级的专业表演团队,县级非专业团队的优势在哪里?是每位演员心中对畲族的那份厚爱。
这是雷森根第4次登上同一个舞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代表畲族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节目《新女婿》夺得了当时的最高荣誉优秀奖。此后的2001年和2006年,他先后参与演出,并获得优秀演员奖。
这位被称作“景宁畲族舞蹈编排第一人”的舞者,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钟爱的畲族舞蹈事业中。几年前,他接受了心脏手术,不再适合做剧烈运动,逐渐退居幕后。
85分钟的表演中,雷森根分别扮演了一位老者和女主角“波妮崽”的父亲,登台的时间不足3分钟。他把大部分的投入都放在了幕后,作为导演组成员之一,从挑演员到演出情节的更改,他都亲历亲为。
素有“畲族歌王”之称的蓝陈启,是剧组中年纪最大的演员。她参与《耕山》篇章中“畲家问歌”部分的演出。生活中,75岁的蓝陈启日日与歌声相伴,她是目前景宁县内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在蓝陈启的家中,几面朴素的木制墙面上,挂满了她奔赴各地演出的照片。最令她骄傲的是1994年,她曾去往日本,把畲族山歌带到异国他乡。她的歌声也成为了景宁县内人尽皆知的“山歌样本”。
演出前,蓝陈启的腿病犯了,疼痛难耐。但她从不缺席彩排和演出,用剧组年轻演员的话说:蓝大妈只要一登台,一唱起山歌,就什么都忘了。
在《千年山哈》中,这些畲族表演的前辈们,把民族艺术的接力棒转交给了80后演员。
男主角程智勇,来自遂昌。学音乐出生的他既非专业舞蹈演员,也非景宁本地人,他饰演的“佛生崽”是贯穿全剧始终的角色。演出中如何诠释到位的情感,成了他要面临的最大难题。
程智勇的困惑,正是导演组对演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在总导演段建平的建议下,程智勇去熟悉了畲族的历史脉络。他知道了畲族人从广东迁徙到东南沿海,靠的是坚韧,他明白了畲民族的好客热情由来已久。
领悟了角色的内涵后,所有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千年山哈》全剧中,有极大篇幅男女主角的互动,双人舞的环节,男主角需要多次托举女主角,排练过程中,程智勇的后背肌肉拉伤,他带着伤痛登上舞台,凭着意志,他演完了全场。这一刻,角色和内心融为一体。
饰演女主角“波妮崽”的潘晴是土生土长的景宁人,畲族人的风俗习惯她从小耳濡目染。
习舞出身,潘晴却从这个非专业的团队中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导演对我们的眼神、表情甚至呼吸都有要求,他从不嫌弃我们的动作不到位,但会指责我们情感的不投入。”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团队中92名演员的团结与默契。
《千年山哈》中,有一幕“波妮崽”出嫁的戏,她深情回望自己成长的故乡和至爱的母亲。情深之至,潘晴总是忍不住流下眼泪。“我为角色而哭,更为真情而哭。”
1986年出生的演员雷雷,虽不是主角,但他一人分饰多角,几乎演满全场。“因为人手不够,一半以上的演员都是这样。”
和《千年山哈》剧组的大部分演员一样,4年前刚刚入选时,雷雷还完全不会跳舞。“刚进组的一个多月,我在队伍最后跟着大家跳,边跳边学。”
从一窍不通到成为主力,雷雷说自己靠的是“内心戏”。段建平导演反复强调的情感流露,成为这个剧组中非专业演员通向大舞台的“捷径”。
对雷雷而言,他的舞蹈生涯才刚刚起步,因为在《千年山哈》的历练,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跳舞,“用这样的方式接触了一种艺术,我是幸运的。”
排练中,剧组的多位演员都有受伤,但没有一人缺席演出,“我们是一个没有替补的团队,伤了一个,就不知道上哪儿去找第2个。”段建平说。
大幕落下,这个来之不易的金奖,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没想到的是一个县级业余团队能够和众多国家级、省级艺术团并驾齐驱;能够想象的是这么台前幕后多人齐心的努力,终会换来回报。
三
6月23日,演出前3天,92位演员终于到齐,在景宁县体育馆进行了第一次联排。随着最后一个动作华丽亮相,在场的演职人员无不为之动容。“畲族的文化在渐渐流失,我要把这台戏当作传承的手段,这是对艺术的责任,更是对民族的责任。”段建平心底的这个声音从未停止。
当6月26日晚,梅兰芳剧院的大幕徐徐拉开,京城观众欣赏到的是一台不太一样的《千年山哈》,这台戏不断经过改良,添加或突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为展示畲族的质朴热情添砖加瓦。
第3幕中的“畲家问茶”,蓝陈启一边唱着原汁原味的敬茶歌,一边端着景宁本土的惠民茶缓缓走向观众席,仿佛在家中招呼客人一般,她把手中甘甜的茶水亲自送给远方的人们。
“欢乐篝火”是把第3幕戏推向高潮的部分,在这个还原畲族人欢庆传统节庆“三月三”的小节目中,演员们跳着简单而快乐的舞步,一路舞向台下的观众。
在最后的谢幕环节,导演段建平更是让92位演员逐一亮相,每个人出场时都把双手围在嘴边,高喊一声“啊”,女主角潘晴回忆道:“每一个人都声嘶力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对家乡的爱。”当92声“啊”逐渐叠加在一起,现场的掌声也愈加热烈。
每位演员都在舞台上打出“幸福吉祥”的手势,观众们也在台下跟着模仿,在演出结束后的15分钟,无一人离场。有观众跑到后台找到男主角程智勇:“你们的演出太令我震撼了!”
“我相信,正是这台戏改变了‘拼拼凑凑’的一群人。”《千年山哈》总监制、景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海东跟随着剧组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同样在台下观看的,还有景宁县委书记林康。他激动地说:“这场《千年山哈》的成功演出既是畲乡景宁近年来文化发展成果的展示,也是我们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畲族文化总部建设的新序幕,景宁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也要欠发达,景宁有信心、也有潜力让畲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他轻触手机,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了演出的现场照。
“畲族之美,通过这台节目而陡然间放大了无数倍。”评委会成员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江东,看完演出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博文《畲舞畲歌情满坡》。
“蓝天之上有片五彩的云儿,五彩云中有只五彩的鸟儿,五彩鸟儿落到五彩的山上,五彩大山就是山哈千年的家园。”质朴的《凤凰之歌》在尾声处响起,舞台中留下畲族少女天籁般的歌声,这歌声感染了所有的人。
有人传说,畲族的山歌只有13种歌调。《千年山哈》选用了其中的6种歌调,除了歌词经过更改,曲调完全保留原味。或许,那两个夜晚的现场回忆我们无法一一拾缀。但是,这悠扬的山歌曲调定会回荡在每一个人心间。
一支山歌的华丽转身,让畲族的美得以永恒。
- 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项目建议书获批
- 浙江山区跳出五彩凤凰 景宁《千年山哈》享誉京城
- 丽水景宁组织人员向外出创业党员送党课
- 丽水景宁组织人员向外出创业党员送党课
- 景宁大漈乡农民的神奇:一粒“野猪怕”的简单生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