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8日讯 在金华的金发广场、西市街、人民广场、四顾屏、婺江边,有一群“拾荒者”,他们并非衣衫褴褛,也不会光挑值钱的可乐瓶,只要是山上、路边的垃圾,一概捡起。
他们是一群城市白领,却时常变身“城市啄木鸟”,手拿着钳子、塑料袋,统一着装上街,低头、弯腰,将一些市民随手乱扔的垃圾一点点拾起。有的人在前面一路丢,他们在后面一路捡。他们说,这是一种肢体语言,无声的抗议,来提醒人们改掉一些不文明行为。
记者许健楠通讯员何建中
白领义工组成的“城市啄木鸟”
这些“城市啄木鸟”,其实是金华义工组织的一个小分队,专门在金华的闹市区或景区里捡垃圾。“城市啄木鸟”所做的一切,都是默默而低调的,他们甚至不太情愿接受记者的采访。
“我们的行动更像是一种肢体语言,来提醒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红领巾”是市区某单位的员工,他是这个活动的发起人。
从2010年开始,“红领巾”就一直持续带着义工捡垃圾,人数从来不固定,大家有时间就会来,一般一周至少捡三次。“工具也很简单,就是烧烤用的钳子、一个塑料袋,大家穿着义工的背心和帽子,然后在大街上捡乱扔的垃圾。”
“红领巾”说,金华有三个地方垃圾最多,因为这些地方人流量多:一个是以金发广场为中心的区域,一个是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区域,还有就是大家都爱爬的四顾屏山。
“曹家小妹”是市区一所小学的老师。工作之余,她也会投身这项活动,只要是与大自然有关的。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女孩,在街上捡垃圾会害羞:“我大大咧咧的,不会不好意思。”
“不要乱扔垃圾。”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样的教育。可是为什么长大了以后,会有那么多人在扔垃圾呢?“曹家小妹”参加过多次活动后,深有感触:“有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许多家长自己乱扔垃圾,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父母都能扔,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他们长大以后,不良习惯就养成了。
渐渐地,“曹家小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们的行为。“经常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与我们的义工活动,我也带过两个孩子来捡垃圾。”有一次,她带着一个孩子在路上捡垃圾,时间长了,孩子干活都不要妈妈了,就黏着她。
“没人丢,有人捡,城市会很美好”
最让“曹家小妹”摇头叹息的是,她时常见到与她年龄相仿的80后乱扔垃圾。
有些人偷偷摸摸地扔,至少,在这部分人的内心,乱扔垃圾还是让人感到羞愧的事;而有些人则公然当着她的面,将垃圾扔在地上。“曹家小妹”就特气愤。
遇到这种情况,“曹家小妹”不曾去制止。教训陌生人的事,她觉得不太好意思。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人家扔掉的垃圾默默地捡起来。
无数次,“曹家小妹”重复着这一无声的行动。无数人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他们反应不一:有些人就当没看见,更多的人会不好意思。
刚开始,志愿者“英伦”在捡垃圾的时候,还会教育一下路人:“下次不要乱扔垃圾了。”有一回却引发了一场争吵,对方对“英伦”的行为丝毫不领情,反而说:“又没人让你捡!”
渐渐地,“英伦”捡垃圾时不再说话。在他看来:“捡的不是垃圾,是意识,将人们丢掉的那种公德意识捡起来。”
“英伦”刚刚加入义工组织不久,过去他往往是一个人单干,去景区里捡垃圾,做环保,路上掉了石头,他去清理掉,窨井盖少了,做标记。加入义工组织后,“英伦”觉得,捡,也是一种宣传。原先,在四顾屏,每次捡到的垃圾能装满10多个大袋子,三四辆小车塞得满满当当的。志愿者们将这些垃圾运出去,一路上呛鼻的酸臭味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别人一路扔,他们跟在后面捡,他们的做法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四顾屏,现在的状况已经好多了,也许是我们捡多了,路人看见了,会有些效果。”
今年4月,“红领巾”在一次四顾屏的义工活动过后,在新金华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四顾屏的垃圾,一周去一次是可以搞干净的。但是,一周没去,垃圾就会有增无减。
“红领巾”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依靠高投入来达到环境的整洁,环卫人员的配备数量惊人。但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管理好,这个才是根本,我们为什么要随地扔垃圾呢?为什么不可以把垃圾扔进(要求高一点,是放,轻放)垃圾箱里去呢?”
眼下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季节,“英伦”发现市中心的路面上,饮料罐和雪糕的包装纸又多了起来。
“我觉得,一个城市如果没人丢,有人捡,就很美好了。”某一天,当这个城市不需要这些“城市啄木鸟”的时候,“不乱扔垃圾”的意识才真正住进了人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