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宁波7月18日电 早上五点半刚过,一辆辆全封闭的粪便运输车“敲开”了宁波市生化处理厂的大门,也“敲醒”了王光明的一天。
初见王光明,一身干净的衬衫,我很难把他跟最脏、最累的“掏粪厂长”联系起来。
在这个只有5名职工的生化处理厂里,每天要处理来自宁波老三区、鄞州区、高新区和周边乡镇200多万人口产生的粪便,日平均处理量达200多吨。“我们才这么点人头,岗位是根本轮不过来的。”王光明笑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线工人,都是宁波最“臭”的人。
早上七点多,安排好粪便运输车辆的线路后,王光明像往常一样在处理车间里检查各个环节,他发现了问题:一台正在往处理设备里抽水的水泵“呱呱”作响,抽上来的水量“细如泉丝”。
王光明利索地换上塑胶工作服,不过一分钟时间,就全副武装,带着工具冲到了现场。
顾不得一身臭气,一点点清理水泵里堵塞的污物。他一脸不在乎地说:“我们的管道共有一千多米,全是密封的,根本不可能用高压水进行疏通,必须一节一节地拆开阀门,打开管道,然后再用人力清除杂物。”他说。
处理完紧急故障,王光明才腾出点时间,带我们参观“车间”。
我们来到中央控制室,两台高清显示屏挂在墙上,前面几台电脑“排排坐”。显示屏上不断切换着画面,每个处理环节都能显示在上面。“这是我们的监控系统,有了它,一般车间里只需要一个人照看整套设备即可,换作以前,每个环节都要一个人把关呢!”
而在处理粪便的车间里,我们看到了上下三层都铺满了管道,根本见不到污物,臭味也很淡很淡,站在车间门口就已经基本闻不到了。整个车间地面一层不染,干干净净……这跟我们过去对粪便厂的记忆,没法重叠。
“现在的粪便处理全部包裹在机器内部,你看,我们都能穿浅色衬衫上班呢!”王光明调侃道。
这会儿,一辆运输车刚好开进来,在车间门口停下,工作人员拉出一个管道,接上车身的接口,里面的污物便被运送到了车间里面。
“这里曾经是个露天的大化粪池,车子拉来后直接倒在这里,以前一到夏天了,粪便就会发出一种被烤焦的味道,臭气熏天,非常难闻。”王光明回忆道。那时候,他们就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最臭的行业不臭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处理环节都密封化,后来,他们投入1400多万元更换了全套设备。
可是,让臭味不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德国的新设备马上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我们的‘污泥脱水系统’的絮凝效果就一直不好,容易结块失效,造成絮凝剂的浪费,光一天浪费的絮凝剂费用都要接近上千元。”王光明急在心头,又不可能天天喊供应商来维修,他只能独自一个人跑到车间,仔细观察加药装置到底哪里出现问题。
经过多日的观察,细心的王光明发现了问题症结——搅拌机叶轮搅拌不充分,他“对症下药”,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运行,絮凝剂使用节省量达到了10%以上,按一年的使用量来计算至少节省10万元。
- 中央2012年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年中推进会在宁波召开
- 万本记录本 廿载育种情 记宁波水稻育种专家马荣荣
- 宁波东钱湖度假区局长助理章国锡受贿案终审判决 获刑2年
- 宁波局圆满完成配合轨道交通电缆改迁工程
- 宁波:暴雨突袭多个村庄 250多人被紧急转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