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今年入夏(6月5日入夏)以来,落水报警就占据了杭州119接警量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种情况几乎年年如此——
7月1日晚11点34分,萧山区临浦镇通二村一小池塘中,一个18岁的男子溺水身亡。
7月8日12点57分,桐庐窄溪中滩江,2名小伙子溺水身亡。
7月14日上午7点20分左右,萧山衙前螺山村,一个三岁小男孩在河边玩耍溺水。
……
以上仅仅是被媒体报道的一部分溺水事件。
三类溺水“黑点”:
城郊野游、年轻人、非杭州人
梳理救援信息,消防人员也发现,每年夏季发生的溺水意外,大部分都有同样的特点:城郊、野游、非杭州人。
城郊野游,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溺水意外不是发生在市区,而是发生在城郊,包括萧山、余杭等自然水域丰富的地方。
仅以萧山消防大队接警记录为例,2010年至今,萧山消防大队共参与溺水救援123起,救起50余人。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7、8、9三个月就救起过26个溺水者,而这些人中还不包括被打捞队救起的,以及群众救起的。
对此,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市区内建有人工的游泳馆,可以供市民群众防暑纳凉,对游泳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自然水域比较有限,即使有也大都配备了基础安全设施,有的还有专人巡逻,所以相对而言发生溺水的概率比较低;而城郊的自然水域多,管理上也相对滞后,一旦溺水,抢救回来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已经发生的溺水身亡意外,大都发生在城郊没有人管理的自然水域,这些水域环境复杂,往往不适合游泳,但却被当作“野泳馆”。
在对溺水者情况进行了解时,消防部门发现,溺水的90后越来越多,原因往往是这个年龄层比较容易激动,喜欢刺激,同时又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技术特别自信,抱着挑战和侥幸的心理下水。
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暑假到了,小候鸟们都从老家飞到了父母身边,但父母因为上班并没有太多时间看管孩子,任由孩子自己玩耍,而隐患就此产生。
从6月1日到7月18日,据浙江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统计,全省约发生34起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和幼儿)溺水事件,51个未成年人因溺水身亡,已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去年从5月到7月5日,溺水的未成年人是27人)。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溺水者都非杭州本地人,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占了很大比例。“这个并不难理解,外来务工者因为经济原因,不可能常去游泳馆,野泳则成了他们的选择,相比较而言,本地居民和年轻人在接受溺水教育上也要多于他们,即使是城郊结合部的居民对家门口自然水域的危险也有所了解,不会轻易尝试。”
- 深夜下水洗澡不幸溺亡 一条无名小河,吞噬三个90后
- 补偿款纠纷 午休时间意外溺亡六次调解终获了结
- 慈溪小伙自恃泳技高超背人游泳 致10岁同伴溺亡
- 付瑞生:救他人其实在救自己
- 智障儿池边垂钓不幸溺亡 其父见状悲痛欲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