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忠笑眯眯地看孩子们健康上网。
浙江日报温州8月12日电
连续几天的忙碌,马振忠老人创办的乡村公益图书馆里,700多册新书终于全部整理上架了。三伏天,外面日头火辣辣的,可坐落在温州龙湾区永兴街道康一村的吉夫图书馆却因幽静而生出几分清凉。15000多册图书、20台电脑整齐摆放,不时有村民和民工子女来此避暑纳凉,陶醉书香。
马振忠曾旅居意大利,原在米兰创办服装厂。1999年开始,他就萌生了要在村里兴办公益图书馆的想法,经过多方努力,在镇里、村里的支持下,吉夫图书馆终于在2008年开张。50万元启动资金,是他辛劳多年的积蓄,他把国外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儿子,自己回到家乡一门心思办起了图书馆。“我13岁就当学徒做工,没有读过多少书,吃够了没有文化的亏。我做过阀门、搞过建筑,可是因为不会写合同,笔头不行,最多只能当副厂长。”这些经历,让马振忠希望下一代有知识、有文化,他的孙子孙女都上了大学,如今他希望村里的孩子也能读上更多的书。办图书馆,马振忠一年要拿出近8万元的费用来维持,可老马家一点不心疼,73岁的老伴陈兰英很支持他。
孩子们来了,家长也跟着来了,村民们渐渐也多起来,图书馆办出去1800多个借阅证。老人家来看《三国演义》,妇女看织毛衣的书,小伙子来看办企业的书,马振忠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吉夫图书馆在村里知名度挺高,记者驱车到村口时曾打听,“村里有个图书馆么?”村民们手一指,不假思索:“老马那个图书馆么,就在那里!”
记者走进图书馆时,76岁的马振忠老人正和助手整理最后一批新书。这760多册新书,是上周马振忠独自一人去市区的文化用品市场进的。进书的5000元钱,是温州慈善总会奖励给他的奖金。
“5000元能买到760册书,平均每册才6元钱,这是怎么办到的呀?”《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作文指导》、《圣人孔子》等,看新书琳琅满目,让记者好奇马老的“侃价”能力。
马老一听,笑得跟孩子一样开心:“你看,到了图书批发商那里,别人新书进价要5到7折,可我跟图书公司的老板一磨,他知道我办的是公益图书馆,愿意给我打3.5折,条件是一种书两本。有些书是库存书,可是对我的图书馆很合适,我不需要畅销书,只挑对孩子们、对村民有益的书。”等到精挑细选完,马振忠雇个小货车把书运回了村里,到了图书馆楼下,他自己、管理员和货车司机一起把700多本书搬到了二楼。“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才好,你看我这么大年纪,连高血压都没有。”马老有他的幸福观。
马振忠说,暑期进的这一批书,目标读者是附近黎明小学的那些民工子弟。学校里有800多名学生,是马振忠最关切惦念的人。“办这个图书馆,有很大原因是为了他们。以前看他们放学了没有地方可去,要么在马路上打打闹闹,要么溜到河里游泳,很不安全。有了这个图书馆,他们可以到这里来看书、上网,对他们,大门敞开,一切都是免费的。”人多的时候,3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里,一天能有七八十个孩子在读书。孩子们见了马振忠很亲热,个个都叫“马爷爷”。
在康一村附近,还有沙城街道七四村农家书屋、七二村项延年农家书屋、永福村孙福泽农家书屋等等,炎炎夏日里,这些书屋都跟吉夫图书馆一样,成了当地村民和民工纳凉读书的好去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