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135户债权人,法院审查确定的债务总额超过12亿元——温州老牌药企“海鹤”药业,在经历去年民间借贷风波之后,早已变得举步维艰。
众所周知,这场风波让温州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之后,政府帮扶力度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以及温州的“金改”契机等,却又让当中一些企业,看到了重生希望。
在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的重组大背景下,今年6月,身陷债务危机的“海鹤”药业及关联企业温州兴瓯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兴瓯”医药,两家公司系同一出资人,出资比例一致,且是债务互保关系),分别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也都被裁定受理了。
昨天上午,温州中院针对上述司法重整案件,召开了首次债权人会议。
百年老药房遭遇经营“寒潮”
“海鹤”药业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康熙九年的“叶同仁堂”,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为“浙江老字号”。
该厂生产的左金丸和板蓝根颗粒等常用药,在温州可以说家喻户晓。
这家老牌药企,先后经历了温州中药厂和温州海鹤集团有限公司等变更过程,2001年,经过改制重组和扩股,成立了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
这之后,“海鹤”药业经营状况也只能说是一般。
2010年,旅意华侨叶某等人,开始注资管理“海鹤”。叶某本人占股80%,成为“海鹤”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
另外,叶某还是“兴瓯”医药法定代表人,同样占股80%。这家公司成立于1985年4月,以中草药等药品批发生意为主。
法院介绍,叶某接手“海鹤”药业后,企业经营也不是十分理想。
去年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叶某名下的两家制药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资金链均难以为继。
企业无形资产不菲,可考虑申请司法重整
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于今年6月8日,向温州中院递交了司法重整的申请。
什么是司法重整?
简而言之,司法重整就是给危困企业提供一个与债权人等各方利益,进行谈判的平台,通过债权减让、债转股或引入新的投资人等方式,挽救一些可以挽救的企业。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用司法重整呢?
一般来说,当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法院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程序。
比如,这家企业仍具有相当价值的无形资产,或管理有序、职工不散以及市场不丢等,可以考虑通过司法重整获得重生的,那么,法院就有可能裁定受理。
6月21日,温州中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对上述司法重整申请予以受理。
温州中院介绍,“海鹤”药业之所以成为该院首起司法重整案件,一方面是其较早提出了申请,另一方面也是综合考虑其本身还有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比如专利、品牌;以及仍有不少员工在继续生产经营等情况,综合评估后作出的裁定。
债权人决定让企业继续营业
很快,一份拥有135户债权人的债权总表就出炉了。债权人申报债务总额高达20多亿元,法院审查确定的超过12亿元。
昨天上午9点,两家公司的百余名债权人到场后,当场核查登记了自身债权,并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
会一直开到下午4点,之后一个好消息传出:债权人最终审议决定,让两家企业继续营业下去。
这也意味着,“重生”留有希望。
虽然这还只是重整的第一步,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当企业深陷债务危机的时候,相比破产清算或老板跑路等,其实选择还有很多。
温州中院表示,为推动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的企业重组,温州中院正积极提供司法保障,依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慎重审理好破产重整、和解以及清算案件。
对于该“破”的企业,运用简易化的破产程序,快速清算;对该“保”的企业,积极通过司法重整以及和解,让更多“植物人”企业“起死回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