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23日电 (记者 王政 黄深钢) 率先打破“玻璃门”放开投资领域、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浙商回归”、“四大国家战略”为民资开拓领域、要素资源配备倒逼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先发地浙江,为民营经济发展披荆斩棘,推动浙江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泵阀之乡”温州瓯北的一家普通阀门厂。今年以来,沿海地区制造业普遍遭遇“寒冬”,外贸订单锐减,企业利润持续“摊薄”。多重困境让欧拉姆董事长金志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企业再贷不到款,就只能关门了。”
就在这时,浙江省推动的万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帮了金志远的大忙。温州市永嘉县侨办、工商联等多个单位主动上门“会诊”企业困境,聘请专门机构完善欧拉姆财务报告,并主动和当地城市商业银行对接,将欧拉姆的14项专利转变成了企业急需的800万元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浙江,像欧拉姆一样不起眼的企业有千千万万,正是这一个个不起眼的中小民营企业撑起了浙江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
“他们的困境也是浙江的困境,政府应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副会长蔡骅说。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共有8万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企”,帮助企业解决近十万个问题,落实融资上百亿。
帮扶之外,浙江主动向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刀”。就在温州部分企业主“跑路潮”之后没多久,浙江省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浙江民间资本参与到包括铁路、电力、海岛开发等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总之一句话,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去。”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民资“开门”始终是浙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温州成为全国首个金融改革试点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民间资本可以进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业中,饱受诟病的民间借贷也逐渐进入正式金融体系“轨道”。紧接着,浙江丽水又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民资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大门豁然打开。
一系列措施正在拓宽浙江民营企业的融资路,资本市场的“浙江民营军团”广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创业板319家公司中,浙江民企有32家,占据10%份额;67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浙江公司有114家,占比近17%。几年来,浙江民企从创业板首发募资达260亿元,进军资本市场不仅使民企募集到了资金,也推动民企“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经历民营经济发展困局之后的浙江,面临更棘手的难题:如何在解决企业危机的同时促进浙江产业向高端发展?浙江的“药方”是坚守实体经济这个根本。
为加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浙江省出台《关于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资本“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夯实金融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750多万浙商走南闯北,在省外、海外投资经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省外浙江”、“海外浙江”,形成了独特的“浙江人经济”现象。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浙商“闯天下”与“强浙江”的有机统一、实现“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的融合发展?声势浩大的“浙商回归”拉开大幕。
1997年,浙江青田的年轻人章利民只身一人到保加利亚创办贸易公司,做鞋服外贸。在国外,章利民看到,中国一家服装厂生产的服装,贴上国外品牌后,能卖200美元一件,而直接从中国工厂出去的同样的衣服只能卖20美元。
这个经历深深影响了章利民的创业思路,自此品牌化成为其孜孜以求的目标。2005年,他买断了台湾ABC品牌童鞋商标所有权。去年,阔别故土十余载的他,执意将企业总部迁回青田。“回归不是简单的工厂搬迁,而是把公司的管理层、核心优势迁回家乡。”章利民说,他要带动更多的当地企业做品牌、做高端产品,重新找回“浙江制造”在世界商品中的位置。
“浙商回归”倒逼浙江各地优化服务环境。多年来,台湾上市企业“国祥”创始人陈和贵,一直犹豫是否要回家乡东阳投资。看到家乡的投资、服务环境一天天变好,这位80多岁的老人终于下定决心回乡投资。如今,其投资上亿元创办的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公司已在东阳建成投产。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带动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向好变化。据统计,今年前半年,浙江企业利润降幅逐步收窄,前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209亿元,同比下降17.5%,降幅呈现逐月收窄态势。(完)
- 玉环县供电局“一日通”助力实体经济复苏
- 经济低迷致海事案件激增 浙江发布《海事审判白皮书》
- 台州市委副书记:脚踏实地推动山区经济协调优质发展
- 七夕引爆“情侣经济” 嘉兴涌动“浪漫商机”
- 七夕相亲会 宁波准丈母娘看好“经济适用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