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明确了迈向这一宏伟愿景的主要任务,部署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举措,描绘了浙江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怎样认识和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怎样认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的奋斗目标
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最大亮点,是这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党代会精神的灵魂与核心,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这八个字的奋斗目标。
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奋斗目标,是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从1978年召开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共召开了8次省党代会。从8次党代会的主题和30多年的发展来看,浙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了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富民强省”作为一条主线,作为一个贯穿30多年的主题,坚定不移地带领全省人民,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二是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不断地从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向文化领域深化与发展,形成了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格局。
三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测评,到2011年,浙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2%,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省份之一。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071元,分别连续11年和2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同时,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各领域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个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立足当前,更放眼长远的高瞻远瞩。
在我们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推进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接近或达到国际公认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在物质富裕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仍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并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物质富裕程度加速提升的同时,精神富有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越来越凸显出来。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等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的道德行为也有了重大的改善。如浙江涌现出了吴菊萍、吴斌等一系列最美人物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精神家园的迷惘,马路越修越宽,但人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如道德的缺失,人文关怀的淡漠,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的失范,等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鲜明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我们不仅要重视把人从物质贫乏中解放出来,更要重视把人从精神空虚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进一步的新的解放,也就是精神的解放。
这个奋斗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新的关注与新的转变。
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思路应当实现三个转变:一要在关注物质世界打造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打造。物质世界的打造要继续关注,但是,当前还要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打造,要进一步提高我们打造精神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在关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们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物的现代化不行,只有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才是全面完整科学的现代化。三要在关注老百姓物质民生的同时,更加关注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民生。人活着要靠物质来支撑,而要怎样去活就要靠精神和文化来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比较好地解决了活着的问题,现在要更加重视解决怎样去活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重点要更加重视精神领域和文化问题。
这个奋斗目标的提出,顺应了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人的需求总是不断递增的,从物质的层面,逐步向精神的层面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例如,2011年与1985年相比,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3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了25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了3倍,恩格尔系数下降了33%;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看,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了20倍,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2.8倍,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8%。当前,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追求生活必需品到追求高档消费品,从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到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从经济上的满足,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上的满足,等等。为此,在全面小康生活基本实现后,进一步让人民群众过上精神富有的新生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这个奋斗目标也体现了三个显著的基本特点。
一是目标的全面性。这一目标立足于富民的全面性,不仅要做到物质上富裕,而且要做到精神上富有,着眼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个方面。
二是目标的科学性。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什么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两个问题: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既要围绕物质富裕惠民生,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又要围绕精神富有惠民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心愉悦,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
三是目标的战略性。它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精神富有”有哪些
基本的内涵
物质富裕的内涵大家比较好理解,可“精神富有”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精神富有”应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社会层面的精神富有,二是人的个体层面的精神富有。
“精神富有”从社会层面而言,它应当是:一是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广泛普及;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浙江精神;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等。二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社会。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风尚,人们具有心灵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三是拥有我们共同价值观的社会。精神富有的社会人们应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主要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积淀了浙江的历史人文,彰显了当代浙江人的精神特质,体现了新时期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是精神富有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四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教育的社会。社会成员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社会精神富有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教育高度发达,社会才会实现精神富有。五是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是精神富有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要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六是基本建成民主法制的社会。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总的来说,就是党代会报告所指出的:精神富有的社会,人们的发展自豪感、生活的幸福感、心灵的归属感、社会的认同感要大大增强。
“精神富有”,从人的个体层面而言,它应当包括:一要有正确的理想信仰。有理想信念的人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精神。二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做人品位、行为规范和个人修养,精神富有的人,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三要模范地践行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尊重规则、信守承诺;要重学善学、努力奋进;要人心向善、从善如流。四要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知书达礼,文质彬彬,讲的是人要有基本的知识修养才会成为“君子”。虽然一些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也能成为精神富有的人(其实他们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但是,从较高的层次上看,做精神富有的人,应当以良好的教育为基础,要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五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有怎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充分展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些以黄赌毒为精神寄托的人是没有富有可言的,只有健康向上的人才会是真正精神富有的人。六要有基本的民主法治素质。民主法治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也是做一个精神富有的浙江人的基本素质。
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它们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物质富裕了会更加重视精神富有问题,精神富有了也会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和智慧。当然,它们有时也不一定是正相关的,物质不够富裕,精神也可以富有,如延安时期,物质比较贫乏,但人们的精神很充足,很富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精神也可以富有。但是,真正高层次的目标与要求,应当是物质的极大富裕和精神的极大富有的共同协调发展。
怎样实现精神富有
的奋斗目标
省党代会报告围绕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同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的基本任务。
建设精神富有的浙江,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精神富有问题的深入研究。省党代会提出精神富有问题,给我们一个新的命题和巨大的研究空间,我们要切实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它的重大意义、内涵外延、实现途径等各种问题,以及各地的经验,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第二,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计划,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等。按照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是我们时代的灵魂,是精神领域的旗帜,有了这样一面旗帜,才会有昂扬向上的意志与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这也是精神富有的灵魂与核心。
第三,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浙江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再到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时期浙江精神,浙江人的精神追求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支撑人们创业创新的精神脊梁。30多年来,浙江在没有特殊优惠政策和特殊物质资源的情况下,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的文化传统与市场经济的深深契合,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包含的创业创新的“文化基因”,就在于浙江精神的极大丰富与发展。
第四,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践行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全社会诚实守信教育和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等三项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一个道德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才会是一个精神富有的社会。要大力宣扬时代楷模的精神境界,深入开展学雷锋和时代楷模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在新形势下,还要大力弘扬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精神富有,要体现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要深入宣传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现实要求、实践途径等问题。科学运用多种形式、载体、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要将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群众性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引导人人参与、逐步认同、全面实践。
第五,要不断提升群众在精神富有建设上的自觉性。精神富有要注重人民群众内在因素的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富有的自觉追求比什么都重要。要激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的目的性,激发群众加强自身精神修养的自觉性,激发群众不断增强素质涵养的持久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民间组织在打造精神富有社会中的作用,大力支持开展民间的道德评议表彰、民间文化活动、民间办博物馆、民间投资文化产业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建设精神富有浙江的强大合力。
第六,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让人们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富有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随着我省进入人均GDP9000美元后的发展阶段,文化消费将进入大幅跃升阶段,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文化越来越成为人民精神上的内在需求和普遍需求,成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的民生工程,成为民生幸福的要义和美好生活的保障。为此,我们要创作更多的文化产品,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要有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精神富有具有坚实的文化支撑。
建设精神富有的浙江,还需要全面加强经济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生态浙江、平安浙江建设,为精神富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精神富有的目标,要靠各方面的支撑与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强经济强省建设,为精神富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科教人才强省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加强法治浙江建设,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善,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加强生态浙江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并保持全国领先,全省各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大地得到改善。加强平安浙江建设,使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使浙江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