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核心提示:
有偿义工与公益慈善之间,是和谐共赢,还是水火不容?当金华市网络慈善组织施乐会探索每个义工可获取“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的消息传出,这个在公益组织内部已经讨论了很多年的话题,终于走进大众视野,争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从无偿志愿者转为“有偿义工”模式,金华施乐会的这一举措改变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慈善操作流程,引起各方争议。有的指责是“骗捐”,认为有违慈善本质;有的则认为可以规范完善,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究竟孰是孰非?公益组织运行是否需要成本维系?义工是否该从善款中获取报酬?记者对此展开深度调查。
真相:
义工报酬自愿捐助
方路的嗓子已经沙哑,人显得有些疲惫。自从施乐会曝出“提成门”,这位负责人仅8月27日当天就接受了10多家媒体的采访。
这两天,一篇题为《施乐会募集善款社工可提成15%被指骗捐》的报道,将自称“构建全球首家透明化网络爱心互助平台”的施乐会推上风口浪尖。报道称,施乐会在求助者和捐助人之间搭建平台,承诺“每笔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手中”,但同时又规定“每个义工可以从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
“有偿义工是我们的探索,但从来没有规定说可以从善款中进行提成。”方路对此一口否认。
施乐会成立于2007年4月28日,2009年5月正式成为金华市慈善总会的一个分支机构。
“我们一开始是由受助者自己上传困难情况,后来发现很多困难的老人、残障人士等根本没有能力上网。于是在去年3月,我们开始招募志愿者,查证并帮助更多的人上传求助信息。”方路说,招募信息帖发出后,大多数应聘者做了没几天就辞职了,流失率高达50%以上。
“为此,我觉得可以探索有偿义工这一模式。”今年4月,方路在QQ群上提出先垫付善款,再把受助对象的照片和相关证明等公布在施乐会官网,进行募捐,所得善款除去垫付部分和走访经费,便是义工报酬。
记者在施乐会官网上看到一个最新募捐完成的项目。义工张晓亚等人走访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小关村孤寡老人马全林的家,垫付受助人善款1200元,所花费的车油费、吃饭、通讯费,共计62元。在项目上方,已经募集“1400元”的标识很明显。而正文中,也注明“金额是义工申请的走访经费和报酬,请网友自愿捐助。”即,张晓亚等人所获得的报酬为138元。
“对于走访经费和报酬,网友都是自愿捐助,完全可以选择筹满所需善款即可。”方路强调,义工垫付善款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可能仅够善款所需,也有可能连义工垫付的钱都没有筹集够。
至于外界所传的15%提成一说,方路表示,这里存在一定误解,这个15%是指网友自愿捐助给义工的报酬上限,也就是说,网友捐足所需善款后,仍可以自愿捐助一些钱作为义工报酬,但义工也不能捐多少、得多少,而是不能超过募集款的15%。
这一举措的效果很快就显现。据施乐会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施乐会运转5年多共捐助5300多个家庭,捐款额1730多万元。而今年4月以来,就有1900多个家庭获得捐助,捐款额730多万元,56个义工开支不到20万元。
争议:
公益成本该不该收
施乐会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做慈善怎么可以拿报酬?
让施乐会深陷舆论漩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公益组织的运行成本问题。而这个让施乐会左右为难的烦恼,同样也让省内外不少公益机构感同身受。
“公益,怎么可能不需要成本?”省内知名公益组织、滴水公益负责人大北告诉记者,他们坚持“衣心衣意”旧衣捐赠项目6年,也为运行成本的问题困扰了6年。“虽然义工打包旧衣可以无偿,但仓库的租赁、打包机和包装袋的购买、衣服的运输都需要钱,约需几千元。每次都是义工自掏腰包,才顺利把旧衣运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让这一项目艰难生存,但长期下来,真是不堪重负。”
为此,滴水公益于2009年底尝试推行“捐一件衣服顺捐一元钱运费”的举措,向公众普及“公益成本”的概念,也是为了缓解义工的经济压力,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但仍有市民表示不解,直接质问“为什么捐了衣服还得捐钱”。“这让义工有些窘迫,不得不一再解释。虽然普及了快3年,但非议至今还存在。”大北叹了口气。
公益成本,对于专职义工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据记者了解,很多专职义工就不得不为此向现实低头。省十大杰出义工之一、温州义工周选慈对此深有感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起那段往事,周选慈显得很无奈。汶川大地震后,他陆续做了近一年半的专职义工,几乎花光所有积蓄,父母也资助了他五六万元。但再也无力继续,他只能抽身而退,前往一家服装厂上班。
“我算是一个幸运儿了。后来,我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得到社会关注,才获得一个在温州仰义街道负责慈善分会的工作,拥有一份稳定的薪酬,继续我喜欢的公益事业。”周选慈告诉记者,据他所知,更多的专职义工没有机会像他一样,最后只能放弃。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副研究员徐宇珊博士认为,公益项目一定需要成本,承诺没有行政费用的,要么是欺骗捐赠者,在账目上做手脚;要么有强大的官方背景,行政成本由政府买单;要么就是有定向的行政费用资助。
“公益项目要运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要生存,就必须正视公益成本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人之所以对公益成本有如此大的反感和质疑,关键问题在于公益机构对捐款人的告知不够明晰,对这部分款项的公开不够及时到位。
出路:
裸晒账本赢取信任
事实上,就在国内慈善机构还在为是否应该收取公益成本而纠结时,从公众捐款中直接列支项目运行费用和行政管理经费,已成为美国很多公益机构的通行做法,甚至成为评价运行好坏的关键指标。
美国《Worth》杂志曾评选美国100家“最好的”慈善机构。所谓最好,就是以“是否高效地使用捐款”为依据,也就是说能否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使用捐款人的捐款。这些“最有效率的”公益机构平均筹款成本(7%)、行政成本(7%)。加上未单独计算的项目管理成本,一般估计美国公益机构的工作成本应当在20%左右。
在国内,致力于帮助贵州山区孩子吃上免费午餐的爱心团体“微基金”也提供了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模板。今年4月6日中午,“微基金”通过官方微博“@快乐微基金”发布了“【微基金】项目执行过程披露平台”,在这个域名为“wjj.imore.net”的网站上,列有专业的财务报表,“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的金额,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每一笔超过0.01元的支出,都能查到支出时间、具体金额和用途。
“2011年度行政费用结构分析”显示,办公室租金、管理、水电费占34.18%,职工薪资占33.26%,固定资产占17.79%,交通差旅占8.42%,其他行政支出占6.35%。
在“项目执行”费用首页,甚至还显示一项“公益合作洽谈餐费”,支出金额是554元。“微基金”发起人梁树新解释说,这是有一次邀请十几位专业人士和公益伙伴为“微基金”发展把脉,并商谈如何展开合作后的晚餐费用,平均每人花了39.57元。
“已经花了的钱,就一定要公示,让捐钱的人心里明明白白。”梁树新说。虽然“微基金”的行政费用在捐赠支出中占有一定比例,但通过网络“裸晒账本”,这个组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围观和赞许。
“公益组织不怕收费,不怕有行政费用,怕的是不敢公开和不够透明。为了公益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与其偷偷摸摸地消化行政成本,不如光明正大地亮出管理费用,公开接受监督。”徐宇珊多次呼吁,一方面,捐款者要理性客观对待行政费用;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一定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益成为阳光下的透明事业,用透明来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性。
面对质疑,施乐会会长方路也表示,正是靠网友一笔笔由一元、两元累积起来的慈善捐款,施乐会才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至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没有考虑受助人医保、其他募捐平台情况等,将尽快完善制度,加以规范,确保运行公开透明。
金华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华文贵也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加强监管。
-专家观点
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章高荣:施乐会的模式,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从行业发展来讲,将来我们也要实行国际通行规则,按比例支付佣金给筹款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既包括建立在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岗位的精细化分工,比如职业筹款人的出现和发展,也包括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步形成的行业共识,进而推动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和现代慈善机制的确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