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4日讯 贝贝和佳佳,这对可爱却不幸被确诊为脑瘫的双胞胎姐妹,牵动着许多市民的心。
经本报报道后,宁波市康复医院表示愿尽快收治姐妹俩。
无疑,姐妹俩是幸运的,有太多的脑瘫患儿和她们一样,却只能在焦灼中排队等候医院收治。
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宁波市的康复治疗资源实在是太紧张,脑瘫儿等一张床位或许就要半年以上。
康复治疗资源短缺,有效治疗的不到一半
宁波市康复医院是宁波唯一一家系统性开展脑瘫患儿治疗的医院,配置床位55张,这样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地级市里已经是领先了。
6楼是儿童康复科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场地。在运动疗法治疗室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师治疗。一位两三岁模样、胖乎乎的小男孩在垫子上艰难地爬行,他的手脚协调性不好,肌肉无力,每往前爬一步,康复治疗师都要帮助矫正他的动作。男孩一边爬,一边大声地哭,身旁的父母看着特揪心。
治疗是痛苦的,但他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护士长岑玲红说,脑瘫患儿治疗周期最少也要三到六个月,康复治疗必须一对一进行,有时候一个孩子需要安排两名康复治疗师。这样,往往出现医师少,患者多的情况。昨天,岑玲红就回绝了三名患儿。排队轮到他们时,三个孩子都不巧感冒发烧了,不适合接受康复治疗。于是,排在后面的轮了上来,等到孩子病好后,床位和治疗师都排满了。
看到家长落寞的眼神,岑玲红心情很不好受,但她坦言,实在没有办法。
岑玲红说,医院目前已经加床到63张,但还有60多名患儿在排队等待治疗。排在后面的,可能要半年后才能入院。
医院社区指导部王伟华部长说,随着市民康复治疗意识的提高,现在康复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宁波市有残障人士35.5万,其中80%有需要接受康复,因为各种原因,已接受深度有效治疗的估计不足一半。
政府很重视,但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事实上,宁波市对残障人士的福利事业已经很重视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拿医院大楼来说,其硬件设施在整个华东地区都是排得上号的。
省内很多地级市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康复医院,有些开设了,却处在半运营状态。外地的脑瘫儿来只能来宁波医治。
在对残障人士的救助补贴方面,额度也比较高。比如,听障人士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购买助听器以及开展康复治疗,都是免费的。光人工耳蜗植入一项,每人费用就高达20万元。
王伟华说,宁波市政府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治疗已经非常重视,但客观讲,仍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在国外,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相对应的要建三家康复医院,但在宁波市,这么多三级医院,却只有一家康复医院。
“现在,各地正在酝酿出台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发生工伤后,要先进行康复治疗,然后再鉴定伤残级别给予补偿,”王伟华说,这意味着,以后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会越来越多,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大。
起步晚,康复治疗不盈利导致资源紧张
康复治疗资源紧张,残障人士就医难,王伟华说,这种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康复治疗起步比较晚,医院大楼是2006年新建的,此前,单位设施设备更为简陋,康复治疗也未纳入医保。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治疗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
其次,医疗机构对康复治疗重视不够。康复治疗投入大,产出少,如果完全按市场经济运营,医院可能还要亏本,因此,综合性大医院在床位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对开设康复治疗兴趣自然不大。卫生部门虽有规定三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康复科,但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系统性治疗的却很少。因此,残障人士只能拥挤到康复医院,造成床位紧张。
王伟华说,康复师难招也是就医难的原因之一。卫生院校近几年才开设康复治疗的专业,毕业生不多,没有医师执业证书之前还不能单独进行治疗。此外,康复师的工作很辛苦,收入偏低,在医院工作,编制比较紧张,因此流动性也比较大。
- 8岁失聪男孩盼来康复合格证 却错过小学报名期限
- 手术无法彻底治好脑瘫 宁波小娄倾向进行康复治疗
- 员工女儿得了脑瘫 宁波老总承诺提供9万元康复费用
- 下城扶持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 贷款贴息年利率3%
- 要开学了,金华一家康复幼儿园因2万租金陷入窘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