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帮孔新丁收毛芋的韩建灵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 眼下正是毛芋收获的季节,永康市石柱镇阳龙村的孔新丁与其他农户一样,这些天都在田里忙着。孔新丁用锄头翻开泥土,他身后有个老人把毛芋捡起来装进蛇皮袋。
看两人配合这么好,很多人以为他们是父子,其实他们非亲非故。老人是孔新丁收留的流浪汉,自称名叫韩建灵,63岁,一年多前,他开始跟着孔新丁干活,每天在他家吃饭。
这位老人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不回家,他和孔新丁有什么故事呢?
在毛芋田里捡了一个“爹”
昨天上午,记者在毛芋地里见到了韩建灵老人,他一米六左右,干活很利索。
因为他文化水平不高,山东口音比较重,记者和他沟通有些费劲,多数时间都要孔新丁翻译。
而孔新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膝下有一儿一女,经济并不富裕,靠着十几亩地过活。一排低矮的饲养棚里养了一头牛七八头猪,一家四口就住在旁边临时搭建的红砖房里。
在孔新丁把老人带回家前,老人已经在阳龙村待了一段时间。
“一年多前,我儿子在村里幼儿园上学,经常看到有个老人捡垃圾吃,捡到生冷的就用垃圾生火煮着吃。”孔新丁说,“我在地里干活,偶尔也会看到他。”
去年正月初六,孔新丁带着8岁的儿子小浙到地里捡芋头,看见老人也在捡,儿子小浙从田埂上跑到老人面前,仰起头朝他说,“你帮我爸爸干活,我爸爸给你饭吃,好不好?”
孔新丁也走过去试探性地问了他,老人点点头。“这么冷的天,看到他那样真的于心不忍。”孔新丁对记者说。从此以后,老人便成了孔家的一员。白天,老人和孔新丁一起下地干活,吃饭时间,老人会来和孔新丁一家人同桌吃饭。
一年多来,他们像家人一样生活
孔新丁的孩子放学回家买零食都要算上老人一份,老人也把他们当自己儿孙看待,有时在田里干活遇到下雨,老人会马上背起孔新丁的儿子跑回家,看到孔新丁责骂女儿,老人会出来制止。
但一开始,老人执意不肯住在孔新丁家。每天晚饭后,他都回到他以前常住的石江凉亭睡觉。凉亭很冷,下雨后水会漫过凉亭。但老人执意如此,孔新丁也无可奈何。
直到今年4月份,老人在凉亭的“家”被人烧了,他才愿意住进孔新丁为他收拾的小房间。
村民有时和孔新丁开玩笑:“新丁,你可是捡了一个爹。”孔新丁只是笑笑。
不过,老人偶尔会疯疯癫癫,“大多数时候都是清醒的,”孔新丁说,他还有梦游症,每天凌晨2点会起床走出去,在公路上边走边唱。3点半左右,老人会回房安静地睡觉。
写了三封信却没有任何回音
虽然老人和孔家相处融洽,但大家终究还是希望老人能回到自己家人身边。
幸好老人会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他说他有一儿一女,六七年前和儿子外出打工时走散了。他已经记不清失散的地点,只知道坐车过了一条河,后来就来到了永康。
那时,女儿21岁,儿子才16岁。“现在儿女说不定已成家了。”说到这,老人眼眶都红了。
老人自称是山东省金沟官庄村人,他的家乡在河的西面,村子里有个纪念碑。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老人所说的金沟官庄村确实存在,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村里是有座纪念碑。
其实,为了让老人早日和家人团聚,去年5月至今,孔新丁让女儿写了三封挂号信,根据老人的身份证地址寄出去了,但没收到任何回音。
老人儿子接他回家
为了老人能早点回家,记者在网上找到了筵宾镇镇政府的联系方式,并通过金沟官庄村村干部找到了老人的儿子韩树同。
电话里的韩树同声音有些颤抖,“我找了爸爸四年,你别让他走掉,我马上赶过来。”
四年前,他和父亲在杭州一家私企打工,后来他被分派到慈溪,父亲留在杭州,没多久,父亲走丢了。四年来,他从没停止过寻找父亲。
韩树同说,其实姐姐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妈妈精神有点问题,生活只能勉强自理,父亲可能是选择性忘记了这些不愉快的记忆。
昨天下午5点半,韩树同在路上拦了一辆去杭州的大巴车,准备从杭州转车到永康接父亲。“我明天(9月18日)早上7点左右到杭州,然后马上坐车过来。”
孔新丁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人,他表现得很开心,但他的回答却让孔新丁有些意外。“他说回家看一下,还要回来我家的。”孔新丁有些哭笑不得。
“他是有一个家的人,流浪在外面家里人要担心,我希望他能早点回家。”孔新丁说。
- 温岭电力:为孤寡老人设置“爱心电费账户”
- 迎中秋国庆为老人过生日 湘家荡颐养中心里乐陶陶
- 慈溪七旬老人乐当社区的免费电工 提供无偿服务
- 江东独创家院互融养老模式年底前将惠及5千老人
- 乐清83岁老人走失近一年 家属悬赏30万寻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