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1日讯 江南历代才子辈出,在明清两代的状元郎里,籍贯江浙的占了一半。
为了解决南方人占据朝廷这个事,皇帝一改依全国统考排名选才做官的规矩,定出南榜北榜,按照南北地域分别选拔官员。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带着《江浙文化与当代文学》这个话题,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
他说,我想把文学和江浙文化结合起来讲,出于两个考虑:有种说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认为,越是地方的才越是民族的,我们的民族特色是通过地方特色表现出来的。
另一个考虑,我在学校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就会讲到很多作家。
我觉得应该关注江浙一带的作家,是怎么写江浙的生活的,是怎么写出江浙文化韵味来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人间福地
写富庶生活中的乐观态度
中国人历来在政治上讲“逐鹿中原”,但在生活上,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一谈到江南就是灵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在灵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之中人们自然会有一种比较乐观的心态。那么,作家是怎么去写这一心态的?
苏州有一个作家叫陆文夫,他写过一篇小说叫《美食家》。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陆文夫的《美食家》就写苏州美食。
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叫朱自冶,家里很有钱。中国人享受生活,首先体现在吃,吃得好,吃的花样很多。这个朱自冶,每天早上起得很早,目的是为了要吃到面馆里的第一碗面。煮第一碗面时,水最清、面最爽。而且,他吃面决不会重样。中国人早点的丰富性,在这个小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还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中国人吃饭喜欢喝酒,但是朱自冶中午的那餐一定不喝白酒,为什么?白酒刺激了舌苔以后,味蕾就感觉不到美食的精细。大家一边吃,一边说,朱自冶每次吃到好菜,回去要记在日记里,中午吃了哪些哪些菜,时间长了,他的日记就成了菜谱。
一个成天在外面吃的寄生虫式的人物,他的生活意义在哪里?小说的看点就在于,改革开放之后,朱自冶凭借那本美食日记,为恢复传统美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从文化角度讲,小说写出了一种人生哲理:朱自冶是很自私的人,每天能够吃好就很满足了,人生没有什么崇高的追求,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他能为恢复苏州美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这就是《美食家》给我们的启示。
佛教圣地
写民间佛教中的人情味
杜牧《江南春》里有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讲的就是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我们来谈谈这一带的佛教文化传统。
东汉时期,佛教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江浙一带人对待佛教文化,非常虔诚。只是一提到佛教,好像就是青灯、古佛,清心寡欲,一天到晚念经,这有什么可写的呢?实际上,中国人一方面信佛,一方面生活得很精彩。有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是中国人对佛教作出的最特别的贡献:世俗的生活也不要放弃,同时我们心中还是可以有佛的。
现在来谈谈汪曾祺,他是江苏高邮人。据说高邮这个地方以前出和尚。汪曾祺有本小说叫《受戒》,写的是一个小男孩进庙里受戒的经历,小男孩进去以后,才发现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比如庙里有个师父,他念经从来不穿袈裟。
为什么?因为乡下嘛,要简单,随便穿什么衣服。这就写出了中国乡间和尚的自在、惬意。还有一个师父更有意思,每次给人们做法事,他就会一边念经,一边用眼睛搜索长相比较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原来这是个花和尚,但作家写得很有趣。
《受戒》意义在哪里?小说写出了高邮的自然美,也写出了民间佛教的人情味。
经商宝地
写异于正统文化的浙商精神
浙江出了许多大商人,但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写浙商的不多。写商人最有名的小说,是台湾作家高阳的《胡雪岩》,胡雪岩是徽商。
中国人常说无徽不成商,很少听人说无浙不成商的,其实浙江也出过不少巨商。像张静江、包玉刚这些人。
但是怎么把他们写成成功的文学形象,大家看了以后觉得这就是浙江商人的代表,我觉得目前这个领域似乎是空白,有待于作家去填补。
现在来讲讲林斤澜,他是温州人。他写了一本书叫《矮凳桥风情》。写温州人千家万户赚钱的那种热情。其中有一篇叫做《憨憨》,写一个小伙子憨憨从小就不安分,商品经济大潮一来,他去做推销员,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挣了钱以后,他盖起一栋楼。有人告他的状,说这个钱肯定来历不明,有关领导也找憨憨谈话。却没想到现在的温州人有了钞票以后,人也变得理直气壮了。憨憨毫无胆怯、恐惧的心态,而以能够光明正大地挣钱为豪。
所以《憨憨》写出了平民青年通过自己的打拼最后取得成功,以及成功以后的自信。这就写出了温州小贩的特点。
浙江人经商能成气侯,肯定也有文化上的原因。江浙一带的文化性格,素来和正统的文化之间有距离。做生意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一样的。
文脉富地
文化热潮,此起彼伏
当代此起彼伏的文化热潮中,好几次都是围绕着江浙文人展开的,如鲁迅、周作人、钱钟书。
“鲁迅热”
鲁迅真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五四时期,他是一个很有名的作家;毛泽东时代,他成为文化人的偶像;到了今天,他仍然是很多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一个文化人的影响能够延续一百多年,的确很不容易。
有一种说法孔夫子是古代的圣人,鲁迅是现代的圣人。鲁迅凭什么成为现代的圣人?
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他到日本留学,有了世界眼光,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第二,他拥有特别可贵的批判意识;第三,鲁迅有多方面的建树。
鲁迅是小说家、杂文家,也写散文诗,还是一个学者,写过《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办过杂志,为很多社团出谋划策,对美术也很在行。他是一个通才。
中国历史上通才并不多,所以鲁迅身上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周作人热”
应该看到,周作人为中国文化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比如翻译,那是鲁迅都比不上的,他不光日文很好,而且懂古希腊文,懂古日文。很多一般学者翻译不了的古希腊书、古代日本的书,周作人就翻译得不错。
周作人的书有几个看点:第一,写花鸟鱼虫,写故乡的茶食、故乡的乌篷船……一道道绍兴的风景跃然纸上。第二,他是教授,自己编教材,讲希腊文学,讲日本文学,非常博学。第三,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倡“人的文学”,他一生都主张尊重妇女和儿童,认为人的解放只有妇女和儿童都获得解放才是最终的解放,这一点又是反传统礼教的。
“钱钟书热”
钱钟书非常博学。他是无锡人,喜欢开玩笑,喜欢嘲讽。
我们看《围城》里面写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猥琐、阴暗,还有困惑。有人说《围城》是一部现代的《儒林外史》。
《围城》虽然是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但改编成电视剧以后,我们仍然觉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不知道有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人们常说吴越人性格柔弱,怎么钱钟书的性格好像不那么柔弱,而是很有锋芒,鲁迅也很有锋芒,这个很有意思。
这是江浙精神的另一面,江浙人除了能读书,能享受,能做生意以外,江浙人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读书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一种对人格的追求,对刚直、正大光明人生境界的追求,更何况历史上还有勾践卧薪尝胆的传统。
结语:
我今天只是结合当代文学作品,简单讲了讲江浙文化的特色。
江南一带是人间福地,宗教圣地,经商宝地,也是从文的清静之地。
这几个方面都体现了江浙文化丰富多彩,而江浙文化中,又还有卧薪尝胆的传统,骨子里柔中有刚。当然,用几句话来概括吴越文化、江浙文化都很难做到全面、透彻,因为精神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准确描述的词,所以中国话题还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 作为传统文化的舟山方言童谣,孩子们知多少?
- 有山有水有文化 旅行社老总赞赏衢州市旅游景点
- 湖州多媒体产业园联手高校建首个文化园区实践基地
- 波兰文化节走进下沙高校 有电影展、音乐会等展项
- 湖州多媒体产业园联手高校建首个文化园区实践基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