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叙述一】
十年间,他的早餐店从一家发展到四家
2002年,在经营了四五年之后,蒋铭文的早餐生意终于有了些起色。他咬了咬牙,和姐夫一起花30多万元,在椒江岩屿路买下了一间店面。
“那会儿店面很小,只有40来平方米。”回想起刚开始创业的日子,蒋铭文依然不住地感慨。
十几岁的时候,蒋铭文就出来闯荡,做过泥水工,也卖过小吃。1998年,他从温州回到台州,在椒江开了第一家口不离包子店,不过,生意的惨淡却是他始料未及的,最低谷时,店里的营业额每天才四五十元。
但是,夫妻俩纯熟的手艺还是征服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胃。2002年,口不离包子店的生意渐渐好转起来。
经不住蒋铭文的劝说,他在仙居白塔镇老家的妹妹也来到椒江,在碧海明珠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分店。
而后的几年,蒋铭文的兄弟姐妹们也纷纷从农村老家走出来,在椒江开起了早餐店,口不离包子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十年前的一家,发展到了现在的四家。
在蒋铭文的带动下,从他们村里到椒江做早餐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至少有十几户人家,生意都还不错。”蒋铭文说。
如今,蒋铭文的仙居口不离包子店在椒江已经小有名气,除了慕名而来的市民,一些企事业单位、饭店也喜欢在他那里订餐、订货。
生意的兴隆也让蒋铭文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008年,蒋铭文还清了当时买店面借的钱,第二年,他又买了一辆别克轿车。如今,蒋铭文的店里雇了5个服务员,夫妻俩也不像以前那么忙了,而生活的好转,也让蒋铭文的体重开始飙升,身高1米7的他从十年前的体重60公斤,变成了如今85公斤的“重量级人物”。
【个案叙述二】
十年间,他把童装店从实体店开到了网上
2002年,怀揣着仅有的600元钱,刚刚高中毕业的徐亦波去了上海。在那里,19岁的他每天穿梭在不同市场之间,淘衣服、卖衣服,以此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徐亦波发现,童装市场的前景不错,于是,他回玉环开了一家童装店。那会,做这个生意的人还很少,徐亦波的童装专卖店每天营业额能达到四五千元钱。
不过,徐亦波超前的眼光并未止于此。
2006年,当网上购物尚未大热时,他敏锐地发现,网购将会成为未来人们购物的一大主要方式。
“当时市场上的消费群体仍然是70后占主体,但是80后的优势也逐渐开始显现。”身为80后,徐亦波非常清楚,自己所在的这个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网民,但苦于埋头工作,没时间逛街,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买东西。
抱着试探的心情,徐亦波把他的生意做到了网上,在淘宝上开起了一家童装店。不想,网上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
从最初的几颗心,到四颗钻,到第一个皇冠,再到第二个皇冠,徐亦波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而他的网店生意,也从最初的日营业额四五十元,变成如今的一万五千元以上。
2011年,徐亦波的工作重心从实体店移师到淘宝店上。他又在天猫开了一家童装旗舰店,并告别了单打独斗的状态,一个五六个人组成的团队,从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12点。如今,两家网店的业绩已远超过实体店。
“实体店只能面向一个地方的消费群体,但是网店可以打通全国的消费市场,这在十年之前是不能想象的。”回顾起自己十年间走的路,徐亦波说道。
网店的成功经营,让徐亦波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的穷小子如今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了两套房子和一辆车。
【记者手记】
从十年前的205260户,到2011年底的238186户,十年间,台州个体工商户新增了32926户,如按2011年公布的596.88万台州常住人口计算,每一百个台州人中,就有4个是个体工商户。
一个小小的店面,承载了一家人沉甸甸的希望。不过,在采访中,记者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生意好了,但成本也高了……”“有时候,赚的钱不如交的钱多……”不可否认,我们采访中所接触的个体户多为草根阶层,他们的店面往往年头不久,势单力薄;他们资金颇小、规模不大;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这其中,很多又是家庭式的管理,“夫妻厂”、“兄妹店”、“父子店”屡见不鲜……他们虽然常常自得其乐,但在背后,却有我们看不到的辛酸与无奈。
减税,创收,无疑是近几年来为减轻个体工商户的负担喊的最响亮的口号。不过,除此以外,政府部门更应打破市场准入、融通资金等方面受到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拓宽个体工商户创富的渠道,相信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个体工商户的脸上露出更为灿烂的笑容。
- 新国标已出台近两月 未达标童装仍在台州市场销售
- 塑料交易会昨台州启幕 近600家企业参展
- 新市场新管理新技术 台州造摩托车:逆市飞扬骋天下
- 台州迎来A股第27家上市公司 永贵电器昨登陆创业板
- 台州境内免费通行收费公路已确认 过收费站有"窍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