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铮个人简介:1971年3月生于浙江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参展作品——草书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浙江在线9月26日讯 在书法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青年的一代。
他们,从而立之年跨入不惑之年。这10年,至为关键。对书法、对艺术、对人生、对世界,都会有新的认识。
他们,大胆创新与探索,不拘泥于书法,更“跨界”其他的艺术门类。
而这,又反作用于书写,表达更丰富的情绪。
我们从参加此次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14位70后书法家中,选取部分,讲述他们的故事。
金铮:只要书写快乐,就足够
选择这首词,并非刻意为之。金铮一直有个习惯,读诗读词。情绪,会在诗词的音韵与画面间带出。笔墨,也就成了最佳的表达方式。
“这首词挺清新,读时契合自己的心情与感受,适合书写。”她说。书法之于她,是种快乐的体验,“只要书写快乐,写完后心灵愉悦,也就足够。”
金铮,是参展本次双年展的70后书法家中,唯一一位女性。在书法这一艺术领域,她又如何看待女书家与男书家?
也许,在传统的观念里,女性温婉、男性豪放。但事实,“不能说,女性就一定文弱或细腻。男性也有相对秀美的,女性也有相对豪放。从现在书法创作来看,各方都有代表,粗狂、古典、优美等等,都有。”
不过,“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区别”,她认为,“女性会因日常和家庭事物,分散精力,投入专业上的时间,少于男性。而男性,则可有充分的时间,执着梦想。”
金铮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让儿子学一下书法,或是我自己带他写,让他感受一下。”儿童学书法,从小学一年级,差不多可切入。而儿子,正好处在这个点上。
思考这个,并非自己从事书法。而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孩子来说,很重要。书写、语言,是必要的文化修养。”
那么,儿童书写是否有好的引导方式呢?
“写字没有一种特定的方法。”金铮认为。从基础开始,“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拿笔可能并不现实,“但每周必须要拿笔写一写。如果坚持,一拿就可能五年十年了。”
-相关链接
参展的70后书法家简介
王义军:生于1978年,安徽郎溪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川音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牛子:生于1974年,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
花俊:生于1970年,江苏泰州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余良峰:生于1976年,浙江桐庐人。浙江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沈浩:生于1973年,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记兼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陈胜凯:生于1970年。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周寒筠:生于1976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博士,浙江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
郑一增:生于1973年,浙江温州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成员。
郑利权:生于1979年,浙江磐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沙孟海研究会副秘书长。
翁志飞:生于1973年,浙江丽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 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盛宴背后 艺术的人格魅力无穷
- “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012)”9月28日开幕
- 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8日开幕 来参加微博书法展吧
- 湖笔文化节开幕式上慎召民将再现巨笔书法风采
-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8日开幕 浙江美术馆微博征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