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 他是一个拄着拐杖的人,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每天出行靠的是一根拐杖和一辆小三轮车;他在海岛法庭扎根了28年,尽管在其中的15年里他拄着拐杖,但从没想过放下手中的法槌,他就是虾峙法庭的“拐杖法官”周峥俜。近日,今年56岁的周峥俜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并记一等功。
小岛上的法制启蒙者
走进普陀虾峙法庭,是一幢有小院落的三层楼房,小院虽不大,但小型的审判庭格外醒目。“现在的条件好多了,阿拉法庭成立的时候,当时只有两间房子。那时全庭上下只有我跟另外一位同志。条件异常艰苦,不仅要办案,还要自己挑水、做饭。”见到记者,周峥俜就聊起了过去的岁月。
1984年,周峥俜从副乡长任上调到普陀法院。凭着超好的记忆和勤奋好学的态度,在进行任前法律业务培训中,他成绩优异。培训结束,他就被委以重任,前往虾峙组建法庭,他也就成为虾峙法庭的第一任庭长。
周峥俜告诉记者,法庭成立初期案多人少,两个人的法庭就开始运行了,起草法律文书或做庭审准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当时正值小岛上造房热,渔民为地基等打架的不少,他俩就成了法制110,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出门办案不要说没有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全凭一双脚。”走马塘、大双山、小双山、湖泥、东白莲、西白莲……他们的足迹遍布小岛的角角落落。
一年办案超百件舟山法院系统第一人
“老父亲十多岁就出海捕鱼,到四五十岁还要晕船、惧浪,他深知做渔民的辛苦,从不让我上船,他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周峥俜告诉记者。虽然不曾出海捕过鱼,但还是继承了渔民的性格,直爽、嗓门大、连字都写得大。
1990年,周峥俜全年办结各类民事、经济案件110件,成为舟山法院系统办案超百件的第一人,而当年每位法官全年的办案指标只有三十余件。多年来,周峥俜不断摸索基层海岛法庭工作的规律,根据鱼汛或大风天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利用渔民返航的机会安排相关案件审理。
虾峙是舟山渔业最为发达的小岛,周峥俜办理了全省第一起渔业合伙纠纷。 30多个渔民有的签了合同的,有的却是隐名的,查证就要花费不少功夫,分账更是分了半个多月。后来,周峥俜以此事写了论文,洋洋洒洒上万字,刊登在《浙江审判》上。“收到了70多元的稿费,在当时可是收入不菲。 ”周峥俜说。
积劳成疾导致残疾
上世纪90年代初,周峥俜患上了严重的痛风,很多人都劝他到大医院看看,他总是摆摆手,因为案子实在太多了。于是,他只是在虾峙卫生院进行了简单治疗。
1997年4月的一天,因一起渔船租赁纠纷,周峥俜要远赴安徽强制执行。出行前,他感到股骨胀痛,但他仍撑着坚持。一回来,他就倒下了。没过几天,竟站不起来了,经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这一天,离他四十周岁还差八个月。因病情严重,周峥俜到上海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医生说,需要休息九个月,并告诫他千万不能走路。
休息了四个多月后,周峥俜坐不住了,他和妻子乐松琴说:“快过年了,有几件案子我得去办结一下。”见他身体恢复得很好,妻子便答应了。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他就被人抬了回来,他的腿病又发作了。
“拐杖法官”仍然在忙碌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1998年6月8日,周峥俜终于可以拄着拐杖上法庭了。
黄石村两户人家因债务纠纷打架,其中一人被殴伤,诉至法庭。因虾峙地方小,小地方的人讲人情,证人们都不愿意出庭作证,怕得罪人。周峥俜便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到黄石村去做证人的工作。通向黄石村的山路很难走,但难不倒周峥俜。看着周峥俜拄着拐杖来来回回,证人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做证。
从1998年开始,普陀法院开展了两年一次的“双聘”活动,对法官的工作岗位进行轮换。考虑到周峥俜行动不便,普陀法院曾想调他来法院机关工作。但是周峥俜始终坚守在虾峙法庭。
- 舟山普陀区勾山街道推进基层组织年活动
- 舟山跨海大桥免费通车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 舟山市高速路政力保国庆大桥免费通行顺利
- 舟山一场车祸 4岁男孩深度烫伤 肇事司机莫名离开
- 餐厨垃圾处置的舟山探索 初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