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衢州9月27日电 “哔!”
随着一声哨子响,20来个小学生从教学楼里冲了出来,操场上顿时闹腾起来,体育课开始了。
这里是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七里校区,区里最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
57岁的体育老师徐林华带着孩子们做了下准备活动,就和他们一起踢足球——竹条编的足球。竹足球滚到哪里,欢乐的笑声就飞到哪里,一直飘到山间竹林深处……
“20岁就开始当山村老师,年过半百时才重新找回当老师的幸福感。”课间休息时,徐林华向记者吐露心声。
徐林华最初在七里乡龙坑村小学教书,2000年村小撤并后,他调到七里乡中心学校,没过几年,初中又被撤并,随后,小学的孩子也逐渐减少,许多家长都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城区的学校就读。
“那时,能保证孩子学到语文数学就不错了,体育课?跑步要到公路上去。”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跑到别的学校去,徐林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作为七里人,他又希望孩子们能到城区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徐林华甚至心酸地想:等到七里小学也撤并了,我也该退休了。
2006年4月,七里小学迎来了不一样的春天。衢州市区的一所名校柯城区鹿鸣小学托管了七里小学,这里成了鹿鸣小学的一个校区。于是,年轻优秀的教师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来了。
说话间,迎面走来一位年轻教师,徐林华和他打了个招呼,告诉记者:“这位吴老师是鹿鸣小学的数学年级组长,这学期刚到七里。”老徐说,像这种级别的老师,以前都是仰视的,没想到现在成同事了。
“学校现在有13名老师,其中10名是从鹿鸣小学本部抽调过来的骨干。”七里校区负责人王欣以老师说。
“你看,学校操场扩大了好几倍。”徐林华说,“我们还有‘风雨操场’,刮风下雨时,孩子们就在这里打羽毛球、乒乓球,瞧,这乒乓球桌还是浙报集团赠送的。”
当然,最大的变化在头脑里。已经50多岁的徐林华开始跟着鹿鸣小学的体育老师学习教学,和学校里的老师一起参加教研活动。“七里盛产毛竹,体育器材不够用,我们就地取材做成竹球、竹高跷、竹呼啦圈、竹竿……体育课经常用这些器械,连学校的运动会也有爬竹竿、转竹呼啦圈的比赛。”徐林华说。
很快,徐林华的体育教学设计在柯城区获得了三等奖,公开课比赛得了二等奖,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教学论文……这些,徐林华以前想都不敢想。
七里的教育水平因此水涨船高,王欣以拿出一份表格,告诉记者,目前七里小学的学科成绩已经达到城区小学的水平,部分还超过城区小学的水平,而且,山里娃娃们的才艺,还获得了省、市、区各级荣誉29项。
“学生不再外流了。每年还有四五个学生转进来。”说这话时,徐林华的眼里闪着光,又找到了当老师的自豪感。他说,七里乡治林村的孩子原本都跑到衢江区去读书,现在全部回来了。更让徐林华激动的是,学校有12名来自城里的学生,这些孩子已经跟随父母到城里住了,但他们坚持要回来读书,每周一早上来,周五放学后回城。
入夜,山风习习,住校的学生一个个睡了。凌晨2时许,徐林华轻轻地走进学生宿舍,一个个铺位查过去,看看有谁被子没盖好。他说,没几年就要退休了,他要好好尽一个山村老师的责任,好好享受当老师的幸福感。
- 孔子诞辰2563周年 11位孔子学院院长来衢祭孔
- 衢州“先看病后付费” 看病19万人次无人“逃费”
- 衢州经信委乐于穿针引线 创新机制贴心服务企业
- 衢州市领导会见出席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典礼的外宾
- 衢州旅游线路上淘宝销售 提供物美价廉的旅游体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