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办的太湖大学堂,前日在夕阳下一片静谧。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 2012年9月29日,下午4点,苏州太湖大学堂辽阔的天空上,圆月初上。没有等到一天后的中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他居住和传道的太湖大学堂,与人间别离,享年95岁。
昨天上午,南怀瑾先生护持工作小组在太湖大学堂的官网上表示,“我们忙于后事,实在无力接待诸位”,并称“正在准备公告网页”。
南怀瑾一生,堪称传奇——从乐清到西南、到台湾、到美国、到香港、再回到苏州——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为一体,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
前天下午,记者赶到太湖大学堂,这里绿树葱茸、湖水环绕,高大威严的铁门牢牢紧闭。透过栅栏,未闻哀乐、不见灵堂,却有络绎不绝的车辆进进出出,来者皆是白衣黑裤。
乐清人大主任赵乐强,前天参加了在太湖大学堂的告别仪式,“其他善后事宜,还不得知。”
南怀瑾
国学大师、诗人,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
抗战时期,先是投笔从戎,执教军校,后游历名山大川,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1949年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教,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
晚年的南怀瑾居住在苏州,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阅读、写作。
这座“人道之路”开始的基地也是他走的地方
进入苏州吴江区庙港地界,眼前赫然开阔。一条大河滚滚而去,这是太湖奔海的唯一通道,太浦河。
2000年,南怀瑾就是站在这里,突然为景动容,并决定选择庙港村,开创太湖大学堂。
6年后的初夏,在太湖大学堂启动的第一日,被誉为“金温铁路催生者”的南怀瑾,带着浓重的温州口音说:“区区一条人间铁路算什么。现在这个地方,我想修一条‘人道之路’开始的基地。”
9月29日,南怀瑾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太湖大学堂怎么走?”前天,记者一路询问而来,时时得到村民指引。不管是路边摆摊卖新鲜湖蟹的渔夫,还是吴江小巷子里做服装加工的老妇人,他们都会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踮起脚,扬起手,“喏,有个老先生在那里讲学。”
不过,好多人,并不知道那个老先生叫“南怀瑾”,却眼光神秘,“他是从台湾来的,很厉害。”
临着太湖,这个占地200多亩的学堂,像个神秘的大庄园。从栅栏里望进去,隐约有四栋三层高的楼宇,一栋为古朴的白墙青瓦,另一栋则有西方钟楼的风格,其中两栋以回廊相接,有中西合璧之味。其余,皆是绿树草地。
正门的右边,有块大牌子上写着一长串合作单位的名字:人民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等。
高高的黑漆栅栏上张贴着“敬告访客书”:“太湖大学堂乃教育学术机构,非宗教场所,工作繁剧,实无暇接待社会访客”。保安说,几乎每天都有因仰慕南怀瑾而远道赶来求见的客人。但,哪怕是在这里听课的学生,也需要里面有人来接才能进去。
前天,不时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各地牌照的车辆进进出出。
而昨天,在太湖大学堂门口,聚集了十来个南怀瑾的“粉丝”,手里,拿着小白花。
一直拒绝写传记的他两周前要求弟子记录生平
各位前来吊唁怀师的朋友们:
非常感激各位!也非常抱歉!我们忙于后事,实在无力接待诸位。万望谅解!
我们也正在准备公告网页,其中可以留言、留文章,各位可以在网页上表达您想对怀师说的话,或留下纪念文章,将来会汇集成册。那是对怀师最好的纪念方式,也是怀师所希望的。
敬请谅解!叩谢诸位!
南怀瑾先生护持工作小组敬启
2012年10月1日
昨天,太湖大学堂的官网上出现这样一则公告。
亲近南怀瑾先生的弟子说,大约两周前,南怀瑾要弟子记录自己的生平,“这动作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有弟子要为南老记录,或写传记,都被拒绝。”这位弟子说,“应该是南老知道时间到了,要求弟子一一记录自己的故事。”
9月19日,网络传出南怀瑾去世的消息,本报微博曾辟谣,因为他当时进入的是“入定”境界(僧人修行的一种方法,端坐闭眼,心神专注)。
“当时,我们仍希望他云游后归来。”弟子透露。
前天,著名浙商、家乡南姓族人南存辉等家乡亲友参加了南怀瑾的告别仪式。
他的杭州印记
虽然南怀瑾是温州乐清人,但省城杭州是他闯荡天下的第一站。
第一次到杭州,南怀瑾只有17岁。那年,他得知北山路上的浙江省国术馆是公费的,还管吃住,自己平时又喜读《水浒传》之类侠义故事,便孤身来到杭州,考入国术馆习武。
每天四点多起床,他就到西湖边练拳、习剑。他还有许多课余爱好,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每一样都要“沾染”。当他知道孤山的藏书楼文澜阁里,专门珍藏《四库全书》,便想办法弄了一张借书证,每个星期天跑到藏书楼,借出几本,就地翻阅。两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他曾经想在杭州定居。”得知南怀瑾去世的消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一直拍摄杭州老房子的专家仲向平,语气中难掩惋惜。他告诉记者,南先生除了在浙江省国术馆住过两年多时间,还在灵隐寺后面的中印寺住过几个月。他觉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就是杭州,尤其是西湖边,“山山水水,清清静静”。
北山路上有幢西式花园别墅,名叫润庐。2004年5月,被杭州市政府列为首批历史建筑。从1932年建成至今,历经80载风雨,易主多人,南怀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仲向平说,南怀瑾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买下了这幢别墅,“他亲自看了房子,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他很喜欢。刚接手时,房子破破烂烂,他找人做了装修。”但是,作为润庐主人,南怀瑾只有很短暂的时光。房子装修好后没多久,他就转让给了别人。更可惜的是,他一天也未曾住过。
南怀瑾曾说,自己“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但他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尤其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倾心关注。
2006年,南怀瑾担任会长的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捐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培养具有“法律专业典范、追求社会公益”素质的一流法律人。
许多人开始读《论语》、《老子》,都是源于南怀瑾写的那套“启蒙读本”。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出版社便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像《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等,都是多年的畅销读物。
南先生有些人生的思考,就是他在杭州时感悟的。先生曾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年轻时,当年杭州尊师吩咐我两件事:一,这个世间的所有事情,都要轻松看;二,我们的心里面,不可往里面装,只可往外面扔。这样,你就无量。”
他谈到天伦之乐,说杭州城隍庙门口有幅对联,上联: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下联: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所谓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
“他为推广中国传统古代思想做了很大贡献,开创了一种风格:口语化、简单易懂的方法,让普通人了解那些已被我们敬而远之的中国古代思想。”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徐岱读过很多南怀瑾的书,他认为,用通俗的方法,来讲述经典的传统思想,这在今天的时代,很难得。
- 南怀瑾遗体告别30日已举行 国家相关领导人发唁电
- “青春云门”即将来杭
- 乐清人大主任证实南怀瑾逝世 称曾准备写回忆录
- 揭秘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 听众“非富即贵”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去世 乐清市民自发前往纪念馆悼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