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5日电(记者 裘立华)记者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厅获悉,近三年来浙江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持续增加,其中网络快递成此类犯罪的重要渠道。
浙江高院刑二庭负责人吴国宝介绍,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浙江法院共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一审刑事案件149件,判处被告人共计261名。其中,2010年16件,判处27人;2011年36件,判处71人;2012年1至8月97件,判处163人。
从所涉罪名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案件共计66件,生产、销售假药罪一审案件共计79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案件共计4件,还有部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
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说,去年,浙江省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药品犯罪案件2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7名,同比分别上升282%和296%;今年1至8月份,又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90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27名,分别是去年全年的8.9倍和7.2倍。去年以来共缴获“地沟油”5000余吨、“病死猪”及其肉制品160余吨,捣毁了一大批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
从审结的案件情况看,浙江危害食品、药品犯罪呈现案件数量上升特点,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随着国家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力度的加大,此类案件还将持续增加,并可能保持高位态势。
据介绍,浙江涉案的食品、药品涉及面广,影响大,几乎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从受案情况看,除影响较大的“地沟油”、“问题胶囊”案件外,主要涉及病死猪肉、瘦肉精、毒牛百叶、毒鸡爪和毒辣椒粉以及废弃药品包装、假药酒、假精神药品、假性药、假抗癌药物等。
丁仕辉说,此类犯罪流动性、团伙性、跨区域性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证据收集难大。犯罪分子利用各自所在地区的小企业、小作坊监管不严的漏洞,东联西和、化整为零,在全省及至全国范围内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有的甚至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同时,此类犯罪手段中科技含量上升,具有较大的欺骗性。一些犯罪分子为对抗食品的检测,借助科技手段研制出检测“合格”的食品,作案手段很具隐蔽性。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工业原材料、有毒有害添加物对食品进行保鲜、调味、着色,但往往受检测手段和方法的局限,在当时的情境下是表现为符合安全标准,使得危害性在短期内无法显现。
三家机关特别指出,网络售卖、快递运输已成为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重要销售、流通手段。由于互联网监管的相对薄弱,网络广告、网站宣传、网店兜售已成为犯罪分子重要的销售平台。(完)
- 浙江多地出现薄雾 交警提醒假日行车需多留意
- 浙江多地出现薄雾 交警提醒假日行车需多留意
- 浙江展演优秀剧目 将先后有19台好戏在各剧场上演
- 浙江高速长假以来日均出口车辆130.48万 午饭时间最通畅
- 4日起浙江高速小型车“免卡”通行 效率提高但暗藏隐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