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帮子女带孩子,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
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称为“老年漂”。离开家乡,落脚异地,面对忙于工作的子女、全然陌生的环境,老来还需重新适应的他们,过得好吗?
这几年来,金华市区面积不断拓展,来金华工作发展的新金华人越来越多。尤其在一些新兴小区,聚集了不少新金华人。金东区东方兰庭小区目前有近500户居民,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而这些人当中,超八成年轻人都由父母给自己看小孩。国庆节期间,记者走进东方兰庭小区实地调查,体会“老年漂”的生活。
“老年漂”不完全调查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84份,其中男性40人,占47.6%,女性44人,占52.4%。这些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50~60岁的占了60.7%,60~70岁的占了30.2%。金华市区以外的老年人占了80.8%,能代表在金华生活的“老年漂”。
“老年漂”现象普遍
记者对此次调查问卷分析发现,97.6%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5%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
为了儿女更好的前程,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是很多“老年漂”的共同选择。
调查显示,“漂”的三大主因中,76人表示是“帮子女带小孩”,42人选择照顾子女的生活,18人表示“想念子女”。
而帮助子女带小孩的老人中:主动提出帮子女带小孩的老人占调查对象的33.3%;子女主动提出要老人带小孩的占53.3%;无所谓谁主动要求带小孩的占13.4%。
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老年人为了子女甘愿牺牲。
“老年漂”最孤独
在问及“在金华生活习惯不习惯”的问题中,“老年漂”在金华生活感觉不习惯的占51.2%,习惯的占30%,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占18.8%。
调查表明,大多数老人内心习惯家乡的生活,但为了子女,他们努力适应新生活。
这些老人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可多选)71人表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62人选了“医保、社保问题”、59人选了“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30人选择“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27人选择“语言不通”等问题。
记者也发现,大部分子女给帮自己带小孩的老人一定的费用。50.5%的人每月给500~1000元零花钱;40.2%的人主动承担老人生活费,替老人准备好生活用品;9.3%的人不给老人费用。
烦恼多多:帮子女减负与陌生环境的纠结
6年前,陈峰彬在东方兰庭小区主通道边上开了一家店,兼做饭馆、小卖部和棋牌室。平时居民很喜欢到他的店里坐坐、聊聊天。10月3日下午,来自江西赣州的刘雪娇夫妇和另一位邻居各自带着小孩在他店里玩耍。
“黑龙江、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我们小区全国各地的人都有,都是儿女在金华工作,老人过来帮忙带小孩。”陈峰彬说,几年接触下来,他感觉很多老人不太开心。“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再加上和邻居很陌生,老人们很少出门玩,基本都是围着孩子转,很多人经常嚷嚷着回家好,很想回家,只可惜现在条件不允许。”
“接触到不少外地来金华帮子女带小孩的老人,总觉得老人心里很矛盾。”住在小区P15幢的一名阿姨很纠结地说:“在外帮子女带小孩吧,他们觉得孤独,但让他们回家吧,他们又不放心,舍不得子女受苦受累。”
从安徽来到金华半年多,慈阿姨到现在还不怎么习惯在城市的生活。“吃穿是比以前好了,就是没有贴心人可以说说心里话。”慈阿姨说。
以前在老家时,大家门都开着,一出门,就能遇见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我家里还有姊妹,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还可以和她们聊聊,现在都没有人可以说话。”慈阿姨说,在小区里,大家语言不通,说话听不太懂。“说实在的,没有地方去,简直像‘坐牢’一样。”慈阿姨不愿意告诉儿子、媳妇她很想家,“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万把块钱。找个保姆,每个月要3000元左右,舍不得。”慈阿姨想等孙女大点再回老家去。“想归想,到时候,孙女上幼儿园,还得有人接送,估计走不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人的心态像慈阿姨一样,他们的心里很矛盾,觉得孤独,想回家,但又放不下子女,总想着为子女多做些事。
人物样本
被迫分居很孤独
马女士 江苏扬中 52岁
去年儿子媳妇生了个女儿,马女士独自一人来到金华帮儿子带宝宝。
“对我妈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孤独。”马女士的儿子吴先生说,他和老婆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留下母亲一人在家带宝宝,没人说话。加上母亲习惯说扬中方言,偶尔抱着孩子出去溜达,和邻居也说不了多少话。
马女士的儿媳觉得有点内疚。她说:“有次,我公公在家骑三轮车被人撞了,我婆婆接到电话,眼圈就红了。”顾不上家里老伴,马女士经常打电话回家,有几次打完电话,就坐在一边不说话。
因为语言不通,马女士生病时,都需要儿子陪着去。
感到孤独的不仅仅是母亲。吴先生说,父亲一人在老家,偶尔生病了都没人递上一杯热水,但目前又不可能到金华来,只好经常打电话给母亲,父母每天在电话里互相嘘寒问暖。“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和老婆都要上班,妈帮我们带孩子,根本离不开啊。我劝父亲来金华,老人又不舍不得家里的地,还想再赚点钱。”
“最苦恼的是医保”
张先生 江苏盐城 63岁
张先生今年63岁,老伴62岁。去年,从江苏盐城赶到金华,帮儿子带小孩。
“一想到孩子们挣点钱不容易,还背着房贷,如果请保姆,不仅费用高,还不放心,心就又软了。”张先生说,在金华生活也有很多不便。现在他们还怕生病。
8月份,张先生的老伴头疼,他们就去多湖街道卫生院看病。“一次就要100多元,老太婆都有点舍不得了。”张先生说,前几天,老人有点拉肚子,也没去看。一方面心疼钱,另外一方面,人生地不熟,不敢一个人上医院。
张先生和老伴在盐城老家参加农村医保。大病可以报销70%,小病报销30%。“到这里就不行了。小病没得报销。大病想要报销,还需要很多手续,不方便。”张先生说,他只有一个儿子,只能跟着儿子跑。
张先生说,他之前也想过办法。“原来想办张居住证,参加金华的医保。”但两个人都过了60周岁,不能办理居住证。“以后要是生大病,也只能回老家看病了。”张先生说,金华看病比老家贵,随便住个院就是好几千。“本来是想来帮孩子们减轻负担的,不想最后反而变成了他们的累赘。”
“不习惯也得逼自己习惯”
刘雪娇 江西赣州 60岁
60岁的刘雪娇以前和老伴一直在老家以务农为生。一年多前,因为女儿怀孕,两人来到金华,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虽然最初是女儿先开口让他们来金华的,可是在他们看来,即使女儿不说,他们也该来的,帮女儿带小孩是老人不容推卸的义务。
女儿、女婿工作很忙,照看外孙女的责任基本落在了两位老人身上。平时很少出门,基本就在小区周边逛一逛,陈峰彬的小店是他们最为常去的地方。带小孩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在陈峰彬的小店里,不少邻居会帮忙抱一下小孩,只有这时,两人才稍微松一下气。
身体的骤然转变,让他们感受到诸多不习惯。“在老家,村里都是熟人,可是在这里大家都是陌生的,讲的话也不一样,有时候会觉得很孤单。”
面对这种孤寂,刘雪娇给出的排解方法是,“不习惯也得逼自己习惯”。
外孙女现在还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需要他们看管。从不习惯到逼着自己去习惯,刘雪娇夫妇正在不断适应这种新的生活。
“媳妇给我买了电脑”
傅女士 浙江武义 54岁
傅女士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来金华4年了。现在觉得比以前在老家时轻松多了。”傅女士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在金华。儿子媳妇在金华开网店,老伴给他们烧饭,她帮他们带小孩。
傅女士的孙子今年3岁多了,刚上幼儿园。“以前围着小孩转。现在他上学,我有空的时间了。”傅女士说。
除了在小区内结识新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傅女士还有其他休闲,有空就上网打牌。
9月1日,傅女士的儿媳怕老人寂寞,给她买了电脑,教她上网打牌和聊天。“网上聊天,我现在还没学会。”傅女士笑眯眯地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学东西慢。
“老人也要学点东西,跟上时代潮流。”傅女士说,她帮儿子媳妇做事她开心,更开心的是,儿子媳妇关心她,教她新的东西。
“等我学会网上聊天,学会更多的东西,以后和我孙子也有话说。”傅女士说,年纪大的人也要主动融入城市生活。
多方引导:最大的问题还是孤独
如果给小区里的“老年漂”细分一下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夫妻双双投奔子女;第二种是临老分居,一方到城市为子女带小孩。
“来金华一年多了。”来自河南的一名阿姨告诉记者,因为子女条件有限,她只好和老伴分隔两地。“在一起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分开过。”她说,她很挂念老伴。一个人觉得孤独时,阿姨就打电话给老伴。“我说当地话,小区里不少人听不太懂,没办法聊天。”
记者调查发现,被迫分居的“老年漂”更孤独。而那些夫妻俩一起来的,也有他们的烦恼。“以前在村里热闹惯了,到这边也不习惯。”来自湖北的邱阿姨说。不过令人烦恼的还不止这些。育儿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往往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制造矛盾。
对于生活习惯、观念的不同,大多数老人都说要相互体谅。“媳妇要求小孩洗脸一块毛巾,擦身用另一块毛巾,可讲究了。我们以前哪有这么讲究。”一名老人告诉记者,媳妇看见他弄错了就要说,他心里也有些不痛快,但想想还是算了,少点矛盾。
采访中,还有一些老人向记者透露,看病不方便。“这边消费水平高,一点小毛病,一去医院就要花一两百,还没得报销。我在老家可以报销的。”李先生来金华三四年了,他抱怨医保不能两地通用。
子女还得多关心:帮助老人积极融入新的城市
每到下午,老人都会带着小孩到小区门口的超市玩耍,这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固定行程。对此,不少老人说,附近没地方玩,还算这里热闹点。
有时候碰到次数多了,老人们彼此间也熟悉起来。在超市附近,记者碰到两位来自东阳的奶奶和外婆。两人来自不同的乡镇,以前并不认识,在小区带孩子一年多,基本上天天都会碰面。“刚来时很不习惯,和农村不同,城里人都是关起门过自家的日子,很少互相串门,后来大家经常碰到,有一次无意中聊起来,才知道都是东阳人,时间长了,小区里十几个东阳人都熟了,现在我们经常结伴到附近转转,也算是多了一些朋友。”
与她们一样,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积极认识新朋友,调解内心的孤独。老人们时常推着小孩在小区花园内聊天,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
出现“老年漂”,是因为中国人有很浓厚的“家”的情结。和外国老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模式不同,中亚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共享天伦之乐,在中国,老人更希望和子女在一起。除了心理诉求,从老人的自然生理需求而言,子女有必要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另一方面,身处大城市,年轻人压力很大,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家庭,他们希望老人能到城市中帮助照顾下一代,既省心又节省了开销。
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社会学教师周春发认为,由于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巨大落差,老人进城后,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冲突。城市充斥着时尚鲜活的元素,老人的观念相对保守落后,这也导致很多老人在城市生活或照顾子女一段时间后,主动提出回到农村。不仅仅是物质上,老人到城市后所有的交际圈需重新建立,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不懂当地方言、不识字或不懂交通规则等都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或是邻里矛盾。当然,老人进城也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进城后,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对老人的健康也有益处。
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老人的保健、服务设施原本建设就比较少,而且主要以城市老年人的人口和需求来考量,这就要求我们“走在前面”,把农村老人也考虑在内。社区和街道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譬如社区文化节、老年人运动会等,让更多的老人参与其中。除了社会层面,子女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应多关心老人,多抽时间陪伴他们。
记者手记
连日来,记者在东方兰庭小区蹲点,上午、傍晚,在小区小店前,花园里,总有老人抱着小孩,或推着小孩。他们当中有些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来自天南地北的他们,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聊天。
他们当中有些老人还开垦了小区边上的荒地,种点菜。等蔬菜成熟,又与邻居一同分享。
记者每次见到这么努力地融入新生活的老年人,总觉得很感动。
“老年漂”现象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产物。“老年漂”既维系了一家三代之间的亲情融合,又省去了“常回家看看”的劳顿,许多父母也愿意用“老年漂”的方式和子女们一起生活。
但对于老年人而言,迁居异地的生活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虽然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家庭欢乐,但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的差异、社交网络的缺失等,都让所谓的“老年漂”一族体验到了那种被连根拔起的“无根”状况。
随着金华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子女从外地来金华的老人越来越多,如何关心他们,为他们建构新的社交网络,是子女与社会共同体一个挑战。
“老年漂”是一个需要重建生活的群体,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诸如公共福利政策的调整和落实,社区的帮助和关注,邻里的善意和接纳,都值得提倡,而这些或许也会让这些老人“漂”得幸福与自在些。
- 金华市区发生血案一男子遇难 凶手投案自首
- “十一”黄金周 金华公路铁路发送旅客354万人次
- 金华有25万高血压患者 腌肉咸菜能不吃就别吃了
- 再努力也是倒数前三 在永康读书的男孩想回贵州老家
- 在什么地方?开车怎么走?金华推出农家乐电子导游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