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以浙江人82岁左右的期望寿命计算,退休之后约有二三十年的生活要过,是否幸福,心理健康指标是直接考量。
最近,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老年人群,进行精神卫生状况、生活需求调查。调查已结束,虽然还没有总结出数据报告,但调查项目负责人,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昨日告诉记者: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他说,目前国际该类研究表明,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心魔;而杭州市,保守估计有10~15%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症同样是老年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在那些已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他们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50%。
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还与老年电大联合,录制一套针对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视频,提醒公众关注身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家中老人一般有老小孩之称。”赵国秋主任说,老小孩的心理问题与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不但发病率不相上下,而且病因也有相同之处。
夹在中间的中年人,如何正确关爱老人,在抑制心理疾病发生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赵国秋建议:“常回家看看”,及时发现老小孩的心理问题苗头;同时中年人要积极鼓励自己的父母情感独立,情绪乐观,行为自主,活得乐和。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从老年门诊量的统计来看,2010年全年老年门诊量为1000余人,2011年增长到2500余人,2012年截止到9月底,已达2300余人,将明显超过去年的量。
该院院长张永华说,人到老年,不仅躯体功能发生退行性的变化,脑功能也不断受损。随着渐渐退出社会舞台,他们的心理感受也同样在变化,会变得孤独、固执、敏感、多疑,诸多因素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发现父母出现性格的突然变化,如脾气暴躁,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亲情淡化,经常失眠或日夜颠倒,持久心情低落,无故多疑、恐惧,都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征兆。千万不要以为是人老了的正常变化,而忽视了早期就诊。否则不但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老人早早“精神残疾”。
那么老年人最常见的心魔有哪些呢?
从该院统计资料来看,老年痴呆占到一半以上,这种疾病最早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生活中丢三落四;其次是心境障碍,比如抑郁、焦虑,这种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人际交往、子女教育、躯体疾病有关。“空巢”问题、离退休综合征等也占到7%,这与我国太快进入老龄社会,各方面保障还不健全有关。
如何心理防老?该院老年精神科主任陈梅芳支招:
老年人不妨活得洒脱一点,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辛苦,不妨在退休以后积极“转型”,尝试更多不同的生活。“临床经验告诉我,开朗乐观的老人,赶时髦喜欢老来俏的老人,心理更健康。这样的人患老年痴呆症也要少很多。”
多“交友”,少“劳心”,爱“时尚”,是心理医生送给老年人的“座右铭”。
- 说话颠三倒四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需要更多关爱
- 舟山新增35路公交车为老年人乘坐优惠线路
- 宁波2.94%老年人患重度抑郁 多吃鱼或能降低发病
- 宁波每十个老年人就有一个抑郁 丧偶独居等影响情绪
- 宁波2.94%老年人患重度抑郁 多吃鱼或许能降低发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