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南岸新城崛起。邓学增摄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保障房的屋檐下,那里有曾经蜗居在城市一角的中低收入家庭,居有所安的笑脸。
幸福在太湖边,那里有祖祖辈辈在太湖上打拼的渔民们,上岸后安居乐业的感人画面。
幸福在琅琅书声里,那里有乡村师生美梦成真的新校园。
点点滴滴的幸福就在百姓故事里。近5年来,湖州惠民无止境,近七成财政收入投向了创业就业、百姓增收、社会保障等“八大民生工程”,人们的幸福指数持续提高。让我们撷取几个百姓故事,晒晒他们的幸福生活。
小梅村渔民——上岸安居更乐业
记者霍建虹 通讯员沈洁
小梅村位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小梅港太湖入口处,这里的近200户村民祖上世世代代居住在渔船上,以太湖捕捞为生。
“我生在太湖,长在太湖,以前捕鱼捕到哪儿,家就安在哪儿。”50岁的村民朱玉林回忆起以前船上的生活,提得最多的就是“苦”。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家5口靠一艘破渔船艰难度日。“喝水直接舀太湖水,存在大缸里,放些明矾消消毒就喝了。生活不方便可以克服,最怕的就是雷雨天,在船上很危险。”
2007年,蓝藻入侵,加上居家船上直接排入太湖的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太湖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差,鱼儿越来越少,渔民的日子更加艰难了。就在那年,湖州市相继展开了修复生态、打捞蓝藻、扩建污水管网等太湖治污工作,渔民居住上岸工程也被列入了当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拆除230条居家船和辅助船,新建渔民新村3.2万平方米,安置渔民750多人。
“不但有新房子住,还有丰厚的收入!”朱玉林带着记者来到渔人码头,指着一艘游艇自豪地说。上岸后,政府优先考虑渔民的就业,把老朱安排进了度假区管委会下属的游船公司,驾驶游艇服务游客。其他很多渔民也被安排进了度假区服务行业工作,每个月都有了固定收入。
随着月亮酒店、滨湖广场、奥特莱斯等大项目的建成,上岸的渔民也有了新的选择。47岁的沈根珍是湖滨码头银湖鱼味馆的老板娘,优雅的打扮、流利的谈吐,很难想象她曾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渔民。
“祖上几代都是以捕鱼为生,我跟丈夫也捕过鱼,但难以维持生计,就用渔船跑水泥运输。”沈根珍说,搬迁上岸后做起了餐饮生意。
现在,懂事的儿子考上了大学,鱼味馆丰厚的收入让夫妻俩非常满意,他们用“一个天一个地”来形容岸上和船上的生活。
漫步在风景宜人的渔人码头,几艘老式帆船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这些船不捕鱼,纯属布景。”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船主都是原来的老渔民,上岸后没了生活来源,政府就帮他们安排了一项工作——每天驶出帆船供游客欣赏。“就是升升帆、降降帆,台风来了把船驶入港口,这对于老渔民来说,太简单了。”
如今,太湖南岸20万平方米的滨湖广场已初显形象,温泉高尔夫、游艇俱乐部、郁金香公园等一批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也纷纷落地,南太湖生态动物园、麦德龙超市、意大利生命关爱中心等一批重大休闲旅游项目都已确定意向……朱玉林、沈根珍们期待着所有项目早日建成,期盼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武康中学校长宋文国——美丽校园梦成真
县委报道组潘宗敏 见习记者沈吟
绿草茵茵的足球场,崭新亮丽的塑胶跑道,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等12幢红色建筑错落有致……这里是德清县武康镇新学年刚投入使用的武康中学。
“光运动场就比以前整个学校都大。”搬入新校后,校长宋文国抽空就会到运动场上走几圈。5年前他还在为教室紧张发愁,如今却已拥有了一应俱全的教学设施,学生拥有一个美丽校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在的武康中学由上柏中学和附近的三桥中学合并而成。宋文国从1999年开始就担任上柏中学校长。一直以来,改善学校教育设施是他心头一桩最大的心愿。
“当时全校总共占地才20多亩,1000多名学生就挤在20个教室里,实验、音乐等课程都在教室内完成,操场的跑道则是一条泥路。”回忆5年前的教学环境,宋文国皱起了眉头,他说,由于腾不出房间给学生住宿,不少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每天早上需要五六点钟出门,走上近1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而且,“因为待遇不高,不少当地的老师每天早上还要在家做些农活,以此来提高家庭收入。”在宋文国任校长的前十年里,每年都有教师因为待遇问题而离开学校,这令他觉得十分可惜。
随着当地对教育事业加大投入,教学条件一天比一天好,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一天比一天高。武康中学投入9000万元,占地90亩,今年新学期开始后,上柏中学和三桥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校园。
走进教室,实验室内各式各样的实验器材应有尽有,音乐教室摆放着三架崭新的钢琴,计算机教室内是清一色的全新电脑,每个教室还安装了最新的短焦电子白板……新校园的学习设施一流。
“有了条件这么好的学校,偏远的学生再也不用因为不能住校而起早摸黑了,老师也不用为了上一堂音乐课、实验课而发愁了。”目前,宋文国是武康中学的新任校长,他告诉记者,除了教学设施的改善,政府还十分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地在学校设置了老师的休息室和阅览室。“在这样的时代从事教育事业,很幸福。”
吴兴区保障房住户——阳光洒满新家园
见习记者 沈吟
湖州市吴兴区朝阳街道都市家园社区临街楼房上的402室,住着席水娥一家。这是一套约70平方米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整个房子宽敞明亮,南面和西面还各带一个阳台。阳光洒进屋子,房间显得格外温馨。
这套房子是席水娥家2007年申请到的经济适用房。十多年前,席水娥从三天门丝厂内部退休,每个月只能领到280元的工资,而丈夫也从单位下岗。两夫妻加上儿子,一家三口和婆婆挤在衣裳街一间4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席水娥辗转过很多地方,从婆婆家搬出来,又住到了妈妈家,还租过房,一家人一直居无定所。在华丰南区租的一套两居室,一住就是7年,席水娥至今仍牢牢地记着那套房子的门牌号。虽说一个月的租金也不贵,但是有时房东家里闹矛盾,房东就会说要收回房子自己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来收房,席水娥住得并不安稳。
“当时申请到经济适用房,特别高兴。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靠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席水娥说。现在家里的客厅、卧室挂着几幅精致的十字绣,那都是她亲手绣的。住有其所,居有所安,安定了下来,席水娥才有心思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绣十字绣,比如参加社区的文体活动。
买房子时,席水娥家贷了10万元,再过三年,贷款就能还清了。两间卧室,夫妻俩住了一间,另一间留给儿子。现在,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小孙子一周岁多。席水娥说,这里交通很方便。过了碧浪大桥不远,1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市中心。而且小区内就有实验幼儿园,以后孙子就在这里上幼儿园,上下学都很方便。
都市家园是一个综合性保障房小区,既有经济适用房,又有廉租房、公租房。36幢三单元206室的廉租房里,租住着朱毛胜一家。
50平方米房子,客厅里放着一张八仙桌,加上老式的长条凳,里面的家具略显陈旧。两室一厅的房子,一间住着朱毛胜和老伴,一间住着儿子小辉。2000年,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小辉高位截瘫,从此生活无法自理,这场飞来横祸也改变了这个家庭命运的轨迹。
搬入这套房子以前,朱毛胜一家曾在东门附近租房住了几年,那时的租金是每月500元。2009年,朱毛胜申请到了廉租房,进行简单装修后,一家人搬了进来。这套廉租房租金每平方米一元,因为朱家是低保户,价格还有优惠。一年的租金只相当于先前一个月的房租。
小辉对现在的住房也很满意,小区附近菜场、超市、公交配套齐全,平时母亲买东西也不需要走很远。他说,小区空气清新,阳光也好,冬天的时候,太阳还能照满半个屋子。搬来以后,自己都没有得过感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