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叙述】
手机让一家人的联系更紧密
2002年,老许买了他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的,花了他2000多元。
那会儿,临海街头上用手机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而在巾山路一带,手机店也一个个冒尖出来。“你的手机号是多少”成了不少人见面的常用语。
老许喜欢把手机别在腰上,出门时,除了带上钱包、钥匙,他还要摸摸腰上,手机带了没有。
不过,那些时候话费贵,而且是双向收费,有时候电话打进来,老许就不接,他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打回去。如果在办公室,他会把电话通过呼叫转移转到座机上,这样话费就能大大减少。
虽然每次他都是小心地控制着通话时间,但由于经常出差,老许每个月的话费都会在200元上下。
2004年春节后,儿子小许到外头读高中,老许给他也配了一部手机,是诺基亚的,不过小巧多了,而且是彩屏,但价钱却比老许的便宜了一倍。
除了平时跟老爸打电话,小许喜欢用手机玩玩小游戏。贪吃蛇是他最喜欢的,每次都是冲着
纪录去拼,旁边很多人借过去玩,就是玩不过他的纪录。
小许也喜欢用手机发短信、聊QQ,他的女朋友就是这么追上的——不过,这么一来,话费就一直居高不下,老许狠了狠心,规定儿子每月话费不得超过50元。也是在那会儿,学校里用手机的人多了起来。
2007年,老许索性把家里用了十多年的固定电话拆掉。老许和小许用手机,老许的老婆用小灵通——一家三口是人手一机。
几年下来,老许发现,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儿子新买的苹果手机他几乎不会用,虽然他自己也在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了,但对他来说,用得更多的还是打电话和发短信。
去年底,老许给老丈人也配了一部老人机,按键够大,音量也足够响。一家人还加入了虚拟网,相互间联系只要拨打短号就可以了。
如今,老许再也不必像十年前那样斤斤计较地对待每一个电话,虽然通话量要比十年前多出许多,但每个月的话费还是200元出头。看到很多人在用手机上网、聊QQ,老许也想,把省下来的话费用来尝试新的业务,给自己的生活更多一些颜色。
手机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比起老许,在台州一家通讯公司工作的秦筝,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手机达人了。
秦筝是台州最早一批用上“大哥大”的人。那会儿,手机还是一种高档消费品,手拿“大哥大”走在路上,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这似乎也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秦筝最早的号码还是900开头的。不过,因为基站少,信号差,拿着砖头机的人常常在到处找信号,“喂喂喂”成了这部分人的一个标志。
2002年的时候,秦筝同时在用两部手机,一部用来联系工作,另外一部用来联系朋友。黑白屏、英文电话本、不能发短信……那个时候的手机,功能乏善可陈,但质量却出奇的好,耐摔耐磨耐水洗,待机时间还很长。
往年过春节,秦筝喜欢打电话给远方的亲朋拜年,但从2003年起,发短信成了她拜年的新方式。虽然拇指按疼了,但大年三十收到远方朋友的慰藉,令她感到十分温暖。
- 16日起铁路列车运营图调整 经停台州站2趟动车停运
- 弱冷空气16日晚抵达台州 本周继续晴朗少雨日子
- 台州公办学校老师到民办学校任教 可保留原身份
- 台州:孙子4个月大超级爷爷带他飙车 罚200元记3分
- 流动的堡垒 飘扬的党旗(深化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基层支部议党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