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不靠抵押靠信用,这种贷款方式,对我们农民来说是最好的了。”昨天,刚刚获得150万元信用贷款的柴金甫告诉记者,农户贷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抵押物,现在能凭信用贷款,真是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
记者从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了解到,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市已有超五成的农户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未来这一覆盖面还将不断扩大。我市计划到2015年为全市有信贷关系和潜在信贷需求的农村经济主体全部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息档案,并实现网络查询和信息共享。
这些天,在嘉善大云镇东云村村民柴金甫的花卉园区,20多亩东方百合幼苗绿油油一片,长势良好。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鲜切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多亩,投资超过了2000万元。“虽然我这些年发展得不错,但如果要进行抵押贷款,我还真拿不出合适的抵押物,多亏有了信用贷款,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柴金甫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都申请信用贷款,前不久嘉善农村合作银行又批给他150万元的贷款,他准备把这笔资金用于更新大棚。
和柴金甫一样,近年来我市有越来越多农户凭借“信用”拿到了贷款。来自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市已发放农户信用贷款7227万元。
“农户有了信用档案,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贷款。”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信用贷款的不断扩量,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的推进,我市农户信用档案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五县(市)两区98家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27家邮政储蓄银行,已全部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全市已有34.2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比年初增加了1.1万余户,覆盖面超过50%。
农户有了信用档案并录入统一的数据库,涉农金融机构就可以便捷地进行查询,比如贷款对象有多少房子,从事农林牧副渔中的哪个行业,家庭成员是否遵纪守法,村内口碑如何,信用等级如何等等。
“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从而判断农户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等资信状况。如此一来,农民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便能快速作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激发了涉农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 消费27万元才能换一个四件套 信用卡积分成"鸡肋"
- 杭州一女士信用卡在湖州被人取走5000 本地无法报警
- 公务员报考,诚信档案作参考(热点解读)
- 公务员报考,诚信档案作参考(热点解读)
- 信用卡消费积分成鸡肋:攒了两年积分 换来一个汉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