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10月21日,国内一家面向基层打工者的网站发布了《2012年重阳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报告(杭州版)》。该报告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调查了700多名在杭州的基层打工者,46%的受访者工作了3-5年,27%工作年限在3年内,22%工作了5年以上,5%工作时间1年内。
调查显示,对外出打工的人员而言,因为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他们远在老家的父母的养老问题显得日益严峻。
半年以上才能见父母一次
见面难,成为困扰基层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在外出打工的受访者中,28%的受访者半年和父母见一次面,23%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2%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三个月和父母见一次,11%每个月见面,4%的受访者称每周见面,2%每天可以和父母见面。
若要回家和父母团聚,时间、金钱成本都是外出打工者“不能承受之重”。基层打工群体普遍存在假期不足、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回老家还要面临比较高的交通等支出。
春节和国庆是他们选择回家最多的日期,分别有占有93%和58%的受访者选择这两个节日回家,其他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和劳动节。
普遍不考虑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
和城市中的白领相比,基层打工群体收入较低、工作更换频率较高,他们来到城市虽然获得了比老家更高的收入,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的高物价的压力。
所以,在这次调查中,有65%的受访者表示,父母从来没有来过自己工作的城市,51%的受访者表示不考虑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共同居住。
他们普遍反映,如果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居住,高房价、高物价都让他们无法承担。他们中37%表示至少需要8000元才有经济能力把父母接过来, 29%甚至称至少需要10000元。
同时,他们更换工作和城市的频率也比所谓的“白领一族”高出不少。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打工者,在过去三年内都更换过工作城市,其中有10%的受访者更换过三个以上工作城市。
最担心父母医疗保障问题
基层打工者在外打工,父母由谁照顾呢?调查中,22%受访者称由留在老家的兄弟姐妹照顾,13%表示由其他亲戚照料,31%称父母无人照料,18%的父母自己也在外面打工。
那么父母在老家的主要生活来源如何呢?23%的父母主要依靠子女寄去的生活费,28%依靠政府提供的保障,19%的父母自己养活自己,也有13%的受访者称,父母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很难维持生活。
基层打工者最担心父母的医疗保障问题。在被问及最担忧父母的什么养老问题时,33%选择医疗没有保障,18%认为子女不在身边,父母感到孤独,21%表示父母生活费用不够,18%担忧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
现金成为送父母的主流礼物
王正是安徽宣城人,来杭州一年多,家中独子,父母在老家安徽厂里上班。他说,每次过年回家都会给妈妈买点营养品、给爸爸买烟酒,平时还会时不时寄点钱回去。
调查显示,像王正这样的外出打工者中,至少有六成会给父母寄钱,其中18%每月寄200元-500元,22%寄501元-1000元,23%寄1001元-2000元,寄2000元以上的为7%,200元以下的为8%,还有22%称寄多少不固定。
相比营养品和烟酒,他们每次回去为父母准备的礼物中,现金成为主流。59%的受访者称直接给现金,16%会送营养保健品,15%带给父母工作城市的特产,5%选择工艺品,1%表示会亲手给父母做一份礼物,还有4%的受访者选择用其他礼物给父母。
来源:每日商报 记者 陶丽
- 重阳节面面观:90%的子女记得给父母送问候
- 读者借钱两万 “篮球奶奶”重阳节前交上养老保险
- 浙二眼科中心200个门诊号今起免费向老年人发放
- 杭州社区老人迎“重阳”欢乐游园会
- 重阳来临 推荐适合陪父母出游的三条登山线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