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越剧8个月,唱京剧8年
1997年冬天,我终于来到北京。在这里,处处都能听见京剧铿锵豪迈的调子,就算是坐在胡同口打着盹晒太阳的老人家,随便张口就能来一段《钓金龟》。我想,京剧是渗透进北京人骨子里的东西,但是回到南方,独树一帜的京剧在缠绵婉转的越剧、昆曲、婺剧的百花丛中,仍然是属于被遗忘的角色。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心组织一个属于衢州人自己的京剧联谊会,让那些和我一样热爱京剧的人都能找到“组织”,并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因此,2005年的时候,我来到衢州市老年大学,担任京剧班的指导教师,一直教到现在。7年多来,我每天准备课件、组织义演、录制唱片,给学员们讲解关于唱腔气口掌握的要领、勾脸的技巧、长身量的方法等,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们也喜欢听我的课,有时学员甚至7、8年都不肯退班。
这些年,我演过《杨门女将》,演过《霸王别姬》,演过《西施》,也演过《杜鹃山》、《沙家浜》等革命戏曲,其中,《杜鹃山·乱云飞》还曾经获得“浙江省首届中老年演唱大赛银奖”及“2011年度衢州彩色周末文化广场百花奖”等荣誉。但更多时候,我们没有经费,没有戏服,我就自己去花鸟市场买了布和珠片之类的材料,照着画报上的样式,自己踩着缝纫机做。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们行内有句话叫“唱越剧8个月,唱京剧8年”,说的就是京剧的难学。越剧的咬字发音本就是江浙一带的发音,学起来朗朗上口;而京剧有“上口字”、“咬字”、“尖字”,还带有“湖广音”,我们身在南方,要唱京剧,首先还得克服咬字难的问题,然后就是要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带进去。一句话,要唱好京剧,一定要了解人物的感情变化以此来琢磨唱腔的变化,从中悟出行腔的道理。好的京剧演员能够把人物感情揉进唱腔里,这样才能够感动观众,这既是我的老师们交给我的,同时也是我这几十年对京剧的痴迷中得来的一点感悟。
讲述:翁文英 记录:徐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