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家住诸暨市安华镇矿亭村的何国苗今年49岁,专门从事专利技术推广,已获得87项国家专利。至今,他以个人名义出资捐助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等事业,总额高达1000余万元,被当地人称为“公益哥”。
何国苗说,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和他艰辛的童年有很大关系。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费和书费都由学校和村里代付。那时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
上世纪90年代,何国苗迷上了发明,从儿童着凉尿湿报警肚兜、绒花刺绣机,到轿车充气垫护罩、步行磁感助力器,先后获得87项国家专利,为他带来不菲的收入。
日子好过了,何国苗没有忘记儿时的誓言。事业刚有起色时,矿亭村要修村道,他捐出1.1万元,这是他存折里所有的钱。面对家人的埋怨,何国苗却说:“钱可以再赚,路得尽快修!”
何国苗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拿出年收入的10%用于公益捐款。事实上,他每年都超额完成:矿亭村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大,他主动捐出80万元;为镇卫生院捐款,用于筹建医疗卫生大楼;重阳节,给村里7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发200元红包;助残日,向镇慈善总会捐出10万元……
何国苗在慈善事业上花钱“大手大脚”,而他在日常生活中能省则省。何国苗的家是一间房龄超过30年的老房子,部分外墙剥落,露出黄沙和石块;屋内装修简单,客厅与弟弟合用。只有墙上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和奖牌,把客厅装点得十分光鲜。
何国苗的女儿向记者说起父亲的另一“传统”:在外出差,如果超过午夜12时,就不会找宾馆住宿,随便找个地方睡一觉,因为他觉得住宾馆太浪费钱。
“其实,做公益事业并不是单纯地付出,这些年我有不少收获。”何国苗对记者说起一次难忘的经历。他曾在井冈山遇到一位大婶,50余岁,已是肝癌晚期,但因为家境贫困,她向家人隐瞒病情出来讨生活,一个月赚几百元钱。他心疼不已,当即拿出10万元让她看病。几个月后,大婶去世了,她并没有去看病,而是把钱都留给了子女。
“这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或许你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收获着他人对自己的感动。”何国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