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在“第三课堂”上,演出自导自编的文艺节目。小何
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一排排稚嫩的绿化树生机盎然,缀满崭新的校园,见证着一所年轻学院的青春活力。
永宁江畔,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一切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展开。
办学定位:培养“领班型人才”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教育部给高职院校的定位。
2007年,在台州农校和黄岩师范这两所中专合并基础上,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从中专一跃而成为高校,办学的路子该怎么走?院领导一直苦苦探索。
“学生进入学校,既要学到一门技术,又要上一所大学。”2011年11月,副省长郑继伟视察台科院时提出,“要增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的能力。”
省领导的期望,与院决策层的意图不谋而合。经过研讨,他们把培养“领班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定位。
“这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底线定位,领班之上还有领导、领袖。”院党委书记徐亦平解释道,所谓“领班”,就是掌管某一范围工作的负责人,除了自身技术过硬,还要服务意识强、有上进心、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行为组织能力,甚至形象、气质方面都有一定要求。”
“领班人才就是在一线技术骨干、班组长、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群体。”院长刘伟明说得更直截了当。
“我们的理解是,并非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领班人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我们侧重培养学生赖以胜任领班岗位的综合素质。”台科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森福说。
依照这样的定位,从台科院走出来的学子,强调的是“一专多能”,甚至在德行方面都有更高要求。
事实上,这所学院的校训就是“厚德强技”。
教改方案:“523”行动计划
知道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台科院教学改革变得有的放矢了。
今年5月15日起,学院下发并实施一个叫“523”的行动计划。“523”的谐音即“我爱生”,彰显“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开展5个以上专业“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发20门以上“1+N”课程包;继续深度分析30个以上“领班”岗位。这就是“523”行动计划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按生源特点和企业需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努力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培养方案。
——“1+N”课程包,这个“1”即“一技之长”,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高端技能;“N”即多种相关技能,与“一技之长”有辅助关系,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和人文素养等。
——深度分析“领班”岗位,是指学院教师按照学生就业典型岗位、学生就业数量多、岗位分析不重复的要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每个岗位撰写一份有深度、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为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这项工作去年暑期起就已展开。
“‘523’行动计划是个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教改创新方案。”台科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牟惠康介绍,“我们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开放性,既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强化教师的企业化锻炼,以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台科院“领班”岗位分析初结硕果,一本厚达500页、涵盖85个岗位的分析报告,早在去年11月就以上册的名义新鲜出炉,眼下,续集正在编制中。
教学实践:“三个课堂”作保障
11月7日,台科院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揭晓老师正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一体化教室给学生上课。
借助PPT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后,揭晓指导学生摆弄起放在教室里的6台数控机床设备。他说:“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的认知,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也更牢固,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揭晓从江西一家科技职业学院引进而来。在原单位,并没有工学一体化教室,而在台科院机电学院,这样的教室就有4个。
机电学院院长周珍斐介绍,除了工学一体化教室,院里还有数铣实训中心、模具教学中心等,后者是借助黄岩是个模具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引企入校,建立的教学基地。
“我们按开发‘1+N’课程包与打造专业群互动的要求,不遗余力地完善教学设施,目的是优化第一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与素质基础。”牟惠康说,“目前,学院已开发29个课程包。”
台科院还着力充实第二课堂。在目前与88家企业全面合作的前提下,学院开发企业特色课程,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徒结对、半工半读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他们还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人才,最近3年里,每班三四十人的订单班从1个增至6个,深得企业青睐。
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着力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这是台科院设立第三课堂的主旨所在。11月7日晚,一场名为“梦想,从这里起航”的第三课堂首期活动,在学院第三实训楼小剧院启幕。《最炫台科风》、《机器人秀》等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诠释了他们追逐梦想的坚实步履。
作为“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三个课堂”并驾齐驱,有赖于强大师资力量作依托。基于此,台科院在加大内部师资培养力度的同时,还建立“百名客座教授、千名客座导师”制度,聘请有名的企业家、政界人士和专业拔尖人才来校作讲座或讲课。他们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学生至少配备校内和企业各一名导师。
基地建设:强技能谋创业
在一个被称为智能温室的大棚里,台科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林勤赛,正在给一种叫金线莲的作物浇水。
这是一种与铁皮石斛一般珍贵的保健作物,在福建、广东一带种植颇多。
在台科院现有23个专业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是个省优势专业。
“把园艺技术与保健品开发结合起来,眼光瞄向国际最新一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学院副院长赵国富说。
于是,台科院与福建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开发了这个金线莲组培生产基地。眼下,1.3万盆总计二三百万棵如豆苗般的金线莲长势良好。而这些,都是由农学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侍弄起来的。
“在台科院读了快三年书,能掌握这门园艺技术,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我对前途不迷茫。”来自温州苍南农村的林勤赛说。他就读的是商品花卉专业,而今担任金线莲生产大棚种植组副组长。
同是大三学生的组长马国军,曾赴福建荆龙公司顶岗实习过,感受尤为深切:“在这里学有所用。可能的话,我们有不少同学毕业后回家创业。”对此,台科院正在研究鼓励、扶持的办法。
在台科院,有一个规划投资千万元、占地50亩的现代农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金线莲生产大棚只是其中一部分。这里还有蝴蝶兰、红掌、凤梨、百合等高档花卉,蓝莓、佛手等观赏果树,巨型南瓜、波斯顿生菜等无土栽培蔬菜……在这个基地里,更多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训,掌握现代农业技能,萌发创业意识。
“目前基地已开发30来亩,经过若干年努力,这里有望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集教学、培训和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对此,台科院副院长陈彪虎踌躇满志。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台科院不遗余力,大胆尝试。早在2010年,台州市黄岩一冉花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这是全国唯一的大学生专业合作社。目前有30多名社员,大多是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现学现用,面向社会承接插花、租摆等业务,还在路桥花鸟市场开了一爿花店。通过规范运作经营,学生们不仅夯实了专业知识、技能,还学到了市场营销本领,增强了服务意识,懂得了什么叫创业创新。
“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如校园里的行道树,绽放无数新绿。
- 物联网人才在杭最吃香 从事金融服务类工作可以"不差钱"
- 你是紧缺人才吗?近八成企业在网上招聘高层次人才
- 【新闻鲜晨多】11月22日:宁波豪宅十万年薪招管家 就为招待长江商学院的同学
- 杭州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出炉 技术研发类人才最抢手
- 宁波豪宅十万年薪招管家 就为招待长江商学院的同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