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1月,利时出口14.5亿元,同比增幅超30%。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利时出口增幅连续5年超过30%——
日前落幕的秋季广交会寒气逼人:采购商与会总人数比上届减少10.26%,出口成交额下降9.3%。
而利时日用品公司受“寒潮”影响并不大:该来的客户都来了,虽然北美、欧洲份额略有下降,但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的订单大幅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利时出口14.5亿元,同比增幅超30%。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利时出口增幅连续5年超过30%。
外贸寒冬下,利时暖秋何来?
优化升级“切”到奥运蛋糕
今年伦敦奥运会,印有“利时”标志的运动水壶现身赛场。奥运特许商品对于质量、工艺等方面的要求相当苛刻,但利时日用品公司还是“切”到了奥运蛋糕。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 “早在去年3月,我们就接到了英国COOLGEAR公司的第一批奥运订单。”利时日用品公司外销部经理陈淑飞说,主要是运动水壶,2款7种花色,一共生产11.2万只。
2005年前,该公司有2500种产品,最高年销售额十几个亿。2006年,收购了主业相同的香港通达公司后,利时成为亚洲最大的日用品制造基地。
虽是亚洲最大,但利时仍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欧美市场需求减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的利时日用品公司来说,上升空间有限,风险巨大。 “那时候我们就决定要优化升级。”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说。优化日用品制造业,主要是淘汰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推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利时以通达公司设计力量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同时在香港和美国设立研发机构,重金聘请国外设计师领衔新产品研发。
利时对产品投放市场坚持一项基本原则——如果产品与同行同一个类型,一定以最新材料、最好工艺和最优品质提供给客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出口加工型民企面临生存危机,利时因为早早实施了转型升级战略,实现了自身的又一次飞跃。
“6年来,我们用于新品研发的资金达到1.5亿元,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新品近500种。”陈淑飞说,这些新品大多属于日用品领域的中高端产品,成为公司目前最有市场、最受客户认可、最能盈利的产品。
利时日用品因此成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巨头的供货商。
创新成为企业核心力量
走进利时日用品偌大的陈列室,上千种色彩斑斓、款式各异的产品让人大开眼界,并深深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创新是利时文化的核心,而学习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保障员工的“学习力”推动“创新力”,利时每年派送高层到高等院校读EMBA,派送中层及骨干员工读MBA,就连普通员工也有详尽的进修和培训计划。今年上半年,由集团各公司组织的培训就有145场,受训人数达3106人。
今年1月份,利时日用品公司出资2.6万元,派送产品外形设计师周勇宁参加工业设计师培训班。“课上所教的内容大大拓宽了我的思路。”周勇宁说。
“多往员工脑袋里装知识,才能保证公司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注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李立新说。
利时设立了“创新奖励基金”,近5年,基金用在员工新品研发、技术创新、专利发明、合理化建议上的奖励支出高达500万元。公司采购部员工王浩杰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塑料保冷剂,获得1万元重奖。
截至去年底,利时拥有国内有效专利57项,其中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5项、有效外观设计专利42项。“今年以来,我们研发了300多款新品,基本上每天1款。”陈淑飞说。
利时还利用行业龙头优势,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去年,由利时日用品负责起草的“塑料储藏盒”、“厨卫塑料毛刷”两项国家标准,顺利通过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至此,利时已参与制定6个日用塑料制品的国家标准,牢牢掌握了产品标准的“话语权”。
节能减排担当“开路先锋”
大部分利时日用品是塑胶、五金、不锈钢制品,冲压机是主要生产设备,业内称之为“电老虎”,还有灌装设备、空压设备等,水、电用量很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利时以每年30%的速度进行技术改造。到2010年,公司已将所有耗能设备更换为节能设备,同时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李立新举例说:“传统注塑机更换成节能注塑机后,节电60%,节水40%,而且缩短了开合模周期,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利时投入巨资开发出环保材料制品,有效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最高售价由原来的5美元增加到30美元,利润也提高了好几倍。如今,环保材料制品已成为利时抢占市场的“开路先锋”和拳头产品。
利时还每年进行26次以上的第三方产品质量认证,这个做法得到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同,赢得了更多的订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转型,帮助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环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产品达到国际卫生和安全标准。
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从主攻欧美市场到开拓新兴市场,是利时练就的一项新功夫。近年,除了继续参加常规展会,利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设立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形成了以美国为主、欧洲为辅的营销网络。今年则主动拓展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正因为有新兴市场的补充,在今年外贸出口形势分外严峻的情况下,利时日用品订单仍然保持了稳健增长。
针对汇率波动,公司加强了对国际市场走势的预测分析,采用远期汇率锁定和灵活的定价策略,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业务的影响。
利时抵御外贸寒冬的另外一个秘诀是:通过招标议标,以及与材料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同盟,变少批量、多批次分散采购为大批量集中采购,以此降低采购成本。去年,利时日用品的采购成本降低10%,生产成本降低5%。
“今年,尽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我们仍在节约采购成本,目标不低于1000万元。”集团采购管理中心总监姚海林说。
近期,利时集团迎来两件大事:一是日用品公司顺利通过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审核,成为沃尔玛SDP供应商发展项目战略合作伙伴;二是位于深圳的生产基地将迁回鄞州,与本土生产基地合二为一,从而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设备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
“这意味着企业发展进入新的层级,为外贸出口打下更为稳固的基础。”李立新说。
- 浙企百万年薪招聘外贸经理 5000万科研经费创新纪录
- 浙江企业再赴上海引进高级人才 百万年薪招聘外贸经理
- 奶瓶出口"壁垒"森严 甬外贸生产企业关注双酚A禁令
- 外贸订单"照单全收"有风险 年末赶单别忽视知识产权
- 经济全球化 “走出去”成宁波外贸业转型新选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