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城区一江两岸新景
9月29日,2012浙东新商都(上虞)购物节在舜会百官广场盛大启幕。
千人环城健身走队伍组成一条彩色长龙,成为虞城一道靓丽风景。
浙江日报讯 上善之地,虞味无穷。
今年以来,上虞市这块善地、宝地、热地,经常有大项目、好项目开工或竣工的消息传来;浙东新商都、四季仙果之旅的品牌,越叫越响;信义文化节、“孝义、诚信、责任”主题教育,声名远播;爱心基金日益壮大,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上虞市按照合力打造“创新上虞、精致上虞、人文上虞、幸福上虞”的目标迈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亮点纷呈。
创新上虞: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12月12日,“浙江自立股份”总投资4.7亿元的耐火材料项目,在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东二区开工奠基;而在此之前,位于该园区东一区的浙江奥瑞金包装公司年产8亿只铝制易拉罐项目正式投产。
自打造“创新上虞”以来,这样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竞相在虞山舜水大地上涌现。近年来,上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互动发展,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把创新贯穿于城市建设、改革开放、社会管理、制度环境等各个领域,合力打造“创新上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推进科技创新,上虞市继续探索创新科技合作新模式,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科研院等8所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去年以来,该市引进了华东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院所,在科创中心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校企挂钩的老传统,也得到了延续和深化,已有415家骨干企业与248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还按照“一个优势产业建成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推进科创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照明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学制药等三个平台。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通过省科技厅验收,风机、伞件等行业平台正在筹建之中。
产业创新,是“创新上虞”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上虞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很有优势,特别是以卧龙、金盾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以龙盛、闰土为龙头的高端染料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主导权,以阳光为龙头的节能电光源,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基地,等等。在强化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上虞市加速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剑桥总投资12.4亿元的光通信宽带终端产业基地项目、央企中化蓝天总投资15亿元的多功能膜新材料等项目,落户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以绿野汽车、金港大客车、金盾长管拖车等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以亿利泰、嘉利珂、新时代等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正在加速做大做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6%。
上虞市还致力于开放创新。一批蕴含巨大能量的“小型巨人”企业,在与国际资本的竞合中,纷纷走向了国际化的舞台,涌现出龙盛集团收购德国德司达公司、卧龙并购奥地利ATB、闰土收购德国约克夏等上虞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成功样本。卧龙并购ATB后,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欧元,实现利润总额3577万欧元,一改并购前ATB行将破产的颓势。
精致上虞:打造现代宜居新城
近日,备受瞩目的“一江两岸”规划正式出炉,“一江两岸”将成为富有美感、彰显特色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展示上虞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的核心景观带,也将成为“精致上虞”的样本。
今年,上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精致为个性特质,积极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坚持规划精益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更加注重内涵提升、环境营造、功能完善、集约发展,着力推进精品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合力打造“精致上虞”。
在上虞城北新区,可以感受到“精致上虞”的魅力:百官广场、财富广场等10多个企业总部大厦鳞次栉比;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业态丰富;信息广告、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日益完善;建设中的杭州湾商贸综合体、惠普全球软件外包服务研究院、浙大网新上虞科技园等一大批服务业重点项目,联袂演绎上虞现代服务业的崭新天地。
如今,城北中央商务区已经成型,城南休闲旅游区加速形成,城东专业市场群已具雏形,并已被列入绍兴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浙东新商都”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上虞市因此被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十佳区县”,并连续多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和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每年举办的上虞购物节,与“四季仙果之旅”进行巧妙嫁接,带动商业、农业、文娱、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沪杭甬“都市会客厅”呼之欲出。
上虞市启动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则注重了农村宅基地整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等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内容。如今,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文化特色村创建、民主法制村建设等活动如火如荼,促进新农村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精致上虞”的未来,更值得人们期待。目前,筹建中的浙江高速公路汽车物流港、上虞新港、杭甬运河曹娥作业区等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强势推进,杭州湾上虞国际物流园区、城东商业物流中心、大三角区域物流中心等“一主六副”专业布局正在形成,一个海陆联运、辐射长三角的重要区域物流基地即将崛起。
人文上虞:发掘魅力文化底蕴
上虞市以人文为精神内核,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把人文更好地融合于创业创新、社会管理、文明提升等各个层面,合力打造“人文上虞”。
今年7月,首届中国信义文化节在上虞举行,上虞市还被授予“中国信义城市”称号。眼下在上虞,“信义观”已经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由当地编排创作的《信义之歌》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信义墙、信义林、信义窗在城市广场设立;以诚信为主题的文明创建复评和工商、金融等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这是上虞市进一步挖掘自古就有的信义文化的传承之举。上虞是“孝德之乡”,大舜、曹娥的德孝精神,已经成为上虞的道德标准。而上虞历史上的大量名人,如王充、章学诚、马一浮、吴觉农、夏丏尊、胡愈之、经亨颐、竺可桢、谢晋等,都是令人们敬仰……
为深度发掘这些地域文化,上虞市一方面下大力保护名人故居,另一方面创作大量母土文化作品。这几年,叶天底故居、竺可桢故居、谢晋故居、陈春澜故居、春晖中学名人园、王充墓、谢安墓等一大批名人建筑在文化遗产整修行动中得以恢复原貌;《大师谢晋》、《春晖》、《大围涂》、《名人故居》等上虞作家群新近创作的母土文化作品不断涌现。
上虞市每年2000多万元的“文化强市”专项基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度沉寂的山水、遗迹、传说在“文化强市”战略的引领下,开始被苏醒、激活和拓展。“魅力文化十大行动”、“虞舜文化节”、“村落文化节”、“文化三下乡”全方位多领域深入基层;浙江舜滩源文化湿地项目、青瓷文化创意园、龙山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蓝图绘就;虞舜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梁祝文化、白马湖文化、孝德文化、信义文化等一个个文化品牌正在形成。
上虞市还以乡镇文化站为据点,进一步加强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20个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336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百姓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幸福上虞:保障民生和谐发展
近日,笔者在百官街道敬老院看到,今年77岁的朱加木老人正在庭院晒太阳喝茶。说起敬老院的生活变化,入住8年的他深有体会地说:“菜品新鲜多样,住宿像旅馆一样,电视机、空调都配齐了,生活多舒坦。”
目前,上虞市有2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会养老服务机构,25个城市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344个村、社区建起了农村“星光老年之家”。许多老人都过上了像朱大伯这样的幸福生活。
上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全力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幸福更好地落实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方方面面,合力打造“幸福上虞”。
上虞的基金现象令人瞩目,目前,该市建立了155个民间爱心公益基金:奖励凡人善举,有好人基金;关爱农村独生女孩,有计生公益基金;鼓励新上虞人创业,有创业基金……各类基金,不仅做到了地域全覆盖,也做到人群全覆盖。
该市慈善总会始终抓住“助学助孤助医”3个环节,使全市贫困家庭的入学儿童、孤儿和低保户家庭患病儿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去年,慈善总会又将未成年人大病患者列入救助范围之一。到目前,共救助未成年人大病患者51人次,缓解了贫困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上虞市还建立和完善“20分钟医疗服务圈”,让市民感受到医疗服务的便利。目前,全市有143个布局合理、规模合适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效改善了医疗环境,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也完成了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
保险、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能体现政府对困难群众关怀的领域。上虞市多次进行保险扩面提标,增加保障人数,提高保障金标准。目前,该市已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五大保险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快速递增,基金结余稳步壮大。到目前,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已有29.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22.7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达24.66万人;2012年度全市共有新农合参保人数50.47万人,参保率为98.68%。
- 上虞市岭南乡党委书记王文松:发展富民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
- 上虞市着力推进“院士经济”发展
- 上虞畅通社情渠道——民意有了直通车
- 上虞永和镇创建“手机党校”开辟农村党员教育新课堂
- 上虞永和镇创建“手机党校”开辟农村党员教育新课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