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夜的“新春敲钟”开始,新闻突击队正式宣告开动。围绕着除夕夜的祈福、杭城内的寻福和送福,突击队将重点抓住一些身边的人物,结合他们自身的岗位特点和身份特点,进行采写报道。
  网友过年看大戏,新闻突击不停歇。在整个春节长假期间,我们还将从杭城内外、全省各地、天南海北,传递一声又一声的“新春钟”,带去一个又一个的好祝福。
   此外,我们将特别关注身边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这个爱心年、祈福年、温馨年、喜悦年、惬意年、健康年、快乐年、甜蜜年、敬业年……【详细


   
二月九日(除夕) 天气:小雪
浙江在线记者王熙旸
发自新疆乌鲁木齐
 
感受温暖回家路 "西北偏北"是我家
      记者早上八点二十从杭州萧山机场出发,归心似箭,飞机上就听起了马友友的《丝绸之路》专辑,终于在下午三点五十从雾霭濛濛的江南,到达了冰天雪地的新疆乌鲁木齐。

  家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双脚踏上布满积雪的走起路来会咯吱咯吱响的土地,凛冽的风嗖嗖的吹,吹得我打了个摆子,我知道,这是家乡向我问好的方式,亲,我回来了!

  弟弟告诉我,巴扎这个词来源于维吾尔语,意思是“市场”,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大巴扎的好东西还真不少,有冬虫夏草、雪莲、薰衣草精油、新疆小刀、羊绒披肩等新疆特产等等等等...【详细


   
一月二十二日(除夕) 天气:小雪
浙江在线记者汪维诺
发自宁波奉化
 
除夕,奉化拾荒者公寓里的“年午饭”
      过除夕,吃年夜饭是重头戏。但在奉化拾荒者公寓里,“年午饭”才是最要紧的,吃完这餐丰盛的团圆饭,随着烟花爆竹的绽放,他们就要开始今年最后的忙碌了。

  来自安徽的马大叔今年75岁,除夕一早,他骑着平日里收废品的三轮车,带着老伴儿去了趟奉化炒货市场,采购了400多元的年货。马大叔60岁时就来到奉化拾荒,已有15个年头了,以前自己搭棚子住,风吹雨打苦不堪言。3年前,第一个报名入住了拾荒者公寓,用马大妈的话说,这才过上了“享福”的好日子。

  来自宿州的马大姐,今年过年家里可热闹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从各地赶来,三代同堂,7、8口人围坐在一起,小屋里连空调都不用开就已经暖洋洋地了。抱着8个月大的孙子,带着3岁的外孙女,马大姐早已把奉化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详细


   
二月九日(除夕) 天气:小雪
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发自河北衡水
 
陪老妈看一场春晚 除夕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除夕陪老妈看一场春晚,成了十多年来我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也是一年当中唯一能够好好陪陪老妈的机会。

  记得去年春节,留守杭州值班,除夕夜和老妈煲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粥,那一次,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独在异乡过春节,我在办公室彻夜未眠。上大学以后,每年在家的时间超不过一个月,那时还没感受到什么是“家的温馨”,似乎在外面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今年天气很冷,走在乡间小路上,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欣赏久违的田园雪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瑞雪兆丰年,愿乡亲们新年有个好收成。深吸一口气,太久没有这种轻松和享受了,这才是熟悉感觉,这才是熟悉的味道。【详细


   
二月九日(除夕) 天气:小雪
浙江在线记者郭林
发自山东青岛
 
拼车回家舒适又环保 记者参与“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风俗。在浙江,吃年糕、逛寺庙是当地居民的习俗;而对青岛人来说,挂灯笼、供先祖、包饺子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青岛,灯笼是过年的一大象征。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悬挂灯笼;而在城镇,小区内、街道两旁也大多挂满了灯笼。一到晚上,点亮的灯笼所散发的红光,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在青岛人眼中,一家人包饺子,图的是团圆;一起吃饺子,求得是吉利;这是雷打不动的风俗习惯。【详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