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青岛2月9日讯(记者 郭林)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风俗。在浙江,吃年糕、逛寺庙是当地居民的习俗;而对青岛人来说,挂灯笼、供先祖、包饺子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挂灯笼求团圆辟邪气
在青岛,灯笼是过年的一大象征。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悬挂灯笼;而在城镇,小区内、街道两旁也大多挂满了灯笼。一到晚上,点亮的灯笼所散发的红光,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今年80多岁的卢大爷告诉记者,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挂灯笼的作用与鞭炮类似,主要是辟邪。“妖魔鬼怪都躲着走。”卢大爷说,“有灯笼就是有人气。”
而在年轻一辈人的眼中,灯笼则代表着团圆。“灯笼是圆的,又是红色的,喜庆团圆。”杂货店的于阿姨表示。
不管是辟邪还是团圆,灯笼在青岛人眼中,都是过年不可缺少的元素。
供财神奉先祖求平安顺利
供财神、奉祖先则是青岛过年的另一传统。在农村,人们还保留着供奉财神、祖先的传统,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财源滚滚。
“过年要挂‘拄子’,拜祖宗和财神。”家住胶南王戈庄的王奶奶说。她口中所说的拄子,是指画有财神或写有家谱的壁画。
老人们介绍说,这供奉本身也颇为讲究:红纸、烛台、香炉、供碟一个都不能少。“炉子(香炉)放中间,隔烛台四寸半,烛台隔‘拄子’三寸三,不然他们(祖宗和神佛)吃不到。”王奶奶念叨说。
做馒头煮饺子 盼来年蒸蒸日上
馒头和饺子,是青岛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在青岛方言中,馒头常被叫做“饽饽”;过年蒸“饽饽”,取得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寓意。
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更是青岛人大年三十夜里的必不可少习俗。“家里几口人,就在饺子里包入多少硬币、枣子和年糕。”卢大爷说,“吃出钱来年发财,吃出年糕步步高升,吃出枣子甜甜蜜蜜。”
按卢大爷的说法,吃饺子,口彩很重要,“饺子破了不叫破了,叫‘挣了’,说明来年有财运”。
在青岛人眼中,一家人包饺子,图的是团圆;一起吃饺子,求得是吉利;这是雷打不动的风俗习惯。